首页>要闻 要闻

李克强:顺应互联网+ 制造业重点发展10领域

2015年03月26日 08:55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 解读

  “平衡”成本次会议关键词

  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可以解读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平衡。

  李克强总理开宗明义:“在当前情况下,稳增长、调结构两者的平衡至关重要。”

  很多时候,恰恰是权力的“任性”,会打破这种来之不易的平衡。李克强举例说,现在一些项目的审批程序还是太多,“本来投资热情应该能调动的,结果就因为缺一两个章,啪,封了!这不是任性吗?符合人民愿望,没有质量问题,就因为没经过两个司局的同意,就不让干了,停工关闭。”他斥责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干扰了稳增长的信号。

  “严防部门利益法制化”

  在讨论国务院今年立法工作重点时,总理再次强调了平衡的重要性。“法治和改革是两个轮子。”他说。“我们一方面要推进权力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又要严防部门利益的法制化。”李克强在会上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平衡。他指出,立法要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为方向,而现在一些部门立法的积极性很高,但这种积极性是希望把自己的职能、权力用法律固化下来。“这不是给我们下一步改革再制造障碍吗?”

  李克强直言:“简政做得还不够,还要下大力气简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后,这一新颖的概念在社会上关注度和接受度都相当高。今天的常务会上,对这一议题的讨论,也在平衡的理念下廓清了一些误区。

  “制造业‘十年磨一剑’”

  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到制造强国,这当然是一个“广命题”,但必须与“精破题”达成平衡。因此李克强对规划中动态调整的“绿皮书目录指引”表示欣赏。

  会议讨论还涉及高精尖与常规制造的平衡。对于制造业而言,在高端领域的创新设计固然重要,但制造水平尤其是工艺水平和质量把控,其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前者。

  总理在会上痛切地讲起他对一些国内产品的工艺和质量不高的感受。比如简简单单一支笔,其制造水平也大有讲究。最后,李克强用“十年磨一剑”表达了他对“中国制造2025”的期许。(穆柏)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立法 制造业 李克强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