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安倍健忘症”是种什么病

2015年05月31日 11:20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原标题:“安倍健忘症”是种什么病

  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几日前在日本国会辩论中说他“没看过”《波茨坦公告》相关内容时,全世界都吓了一跳。此事非同小可,《波茨坦公告》第六条以及第八条中提到的《开罗宣言》言之凿凿确认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安倍君一句“没看过”,让人十分怀疑这话的真实性,不过安倍否认历史侵略的心迹,却是路人皆知。

  对于安倍这样的做法,国际媒体替他发明了一个新词“Abenesia”,这是安倍的姓氏Abe(安倍)与amnesia(健忘症)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的。几年来安倍大搞经济改革催生了Abenomics(安倍经济学),难道Abenesia(安倍健忘症)这词汇也要火?

  说安倍健忘,安倍会喊冤枉。查阅历史上安倍的讲话,这位口齿伶俐的政坛老手其实很少有“忘了”“不记得”这样的表态。“安倍健忘症”的特点,是对于既往史实的不表述、不承认。比如安倍在历次讲话中,会说日本反省历史,但他从未就侵略历史和“慰安妇”问题做出道歉,甚至“侵略”一词几乎不会出现在他的表态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曾指出,安倍的“健忘症”在于“他对历史的含糊其词,他就是不愿意明确承认日本对其战时在亚洲行为负有责任……”

  安倍的“健忘”在三个方面表现得很明显,一是colonialrule(殖民统治),二是aggression(侵略),三是remorse(忏悔)。统观安倍的公开表态,这些都是他刻意回避、有意“健忘”的,然而相对于拒绝承认,“健忘”的政治好处很多,既可以免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又便于在政策、立场上攻守转换,还容易迂回于舆论和公众之中,缓释压力。正是因了这样的高超语言艺术,安倍明确的政治目标在“健忘症”的遮盖下不断推进。

  如果不是真健忘,那么安倍君的真用心是什么?

  我们还是往回看。2006年安倍首次出任首相后,试图在内政、经济、外交上皆有所突破,却遭遇完败。他下台后,有媒体分析说,安倍一定痛恨自己的“模糊”政策,认为这种没有力量的立场导致他此任的失利。到2012年二次出任首相,安倍的立场趋于“鲜明”,在历史问题上,他开始打开心忌,比如对于侵略,相比六年前他继续表示要继承“村山谈话”“河野谈话”,但口中已经拒绝“侵略”的词汇。到2013年4月的一次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安倍甚至直接说:“我想说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考虑到国与国的关系,任何一方的看法也会不一样。” 在另外一个场合,安倍竟说:“所谓甲级战犯,就国内法而言并不是战争罪人。”

  对比安倍两次出任首相的政策立场,可以发现明显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机巧、力度和放手一搏的心态,“不变”的是他的“历史观”和执政目标——修宪推动“日本正常化”。

  观察安倍的政治真心,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参拜靖国神社。2006年4月,笃定将出任首相的安倍在上任前5个月,秘密地又一次参拜了靖国神社,消息曝光后,有媒体分析,安倍担心日后受制于政治压力不能参拜,安倍这样重视参拜,是因为“安倍心里住着一个靖国神社”。

  在日本,还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安倍心里住着一个岸信介”。岸信介是安倍的外祖父,他的经历非常特殊,早年曾到中国在伪满洲国任职,和臭名昭著的东条英机共事。二次大战后,岸信介曾作为甲级战犯嫌疑人被逮捕。1948年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处死的翌日,岸信介从监狱里释放。重上政坛的岸信介于上世纪50年代两度组阁,担任过三年多首相。他的执政理念,就是发展经济、加强政治、实现外交自主,最终扩军,在维持日美协调的总方针下,推动既定事实的修宪。

  一个政客,他执政时的种种表态往往那都不是真心,而他任前任后的讲话往往是真情流露。比如岸信介在监狱里就坚持认为:“把大东亚战争说成是日本的侵略战争,是战胜国的偏见,日本人无法接受。”他还认为日美安保条约是不对等的,是“要克服的障碍”。半个多世纪后的现在,安倍的政治真心怎样,正在总理大臣位上的安倍自然无法吐露,于是他就“健忘”,忘掉历史,忘掉侵略,忘记罪恶,忘记忏悔。这是可怕的“健忘”,因为它恰恰护住了内心的执念,一旦时机到了,就可能会像潘多拉盒子,砰地打开了。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安倍健忘症 Abenesia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