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滚动新闻 滚动新闻

代表委员建言基础研究发展:给其一个“慢”空间

2016年03月04日 20:26 | 作者:安蓓、陈国洲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基础研究的无用之大用

“中国古代有庄子‘无用之用’的论述,古希腊时期有对‘无用之学’的实践,这恰恰说明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兰说。

一些人认为,基础研究要么出不了什么成果,要么就是清谈、空谈,脱离于社会。小胡本科就选择了历史专业,硕士毕业后做了公务员。“刚考到北京上大学时,家乡人都恭喜我,但一问专业就不说话了。”小胡说,“虽然现在从事的工作和专业没有直接关系,但历史学深深影响了我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在最初可能没有明确应用目的,甚至看不出有何应用前景,然而一旦取得突破就有可能带来划时代的意义。”杜惠平委员说,而人文领域的基础研究关注人的历史活动和精神世界,同样很慢,却具有认识社会、引导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功能。

王本朝委员认为,基础研究并非脱离社会需要。“科学的突破点往往就在社会需要和科学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他说,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犹如人之双臂、不可偏废,应用学科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基础学科却能带来社会效益以及知识、观念变革。

李兰委员今年带来的一份提案关注基础研究。“作为对策研究的理论土壤与分析方法支撑,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她建议从国家层面,提高智库建设中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并重,从政策支持、资源分配、体制建设等方面为智库的基础研究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一旦突破前景广阔

西南山城重庆,一个涵盖石墨烯制备、材料应用开发、终端产品制造的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去年实现综合产值66亿元。

2013年初,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研发出国内面积最大的单层石墨烯薄膜,重庆市迅速跟进完善创新链、打造产业链,启动科研人员股权激励试点,创建石墨烯研究院,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后续应用开发。

“石墨烯这样的前沿技术取得突破后,一旦打通产业链将带来非常广阔的商业前景。”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主任杨帆说。

“基础研究做得好,并且科技成果转化能跟上,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并为相关学科学生提供充足且优质的就业机会。”罗永章委员向记者举了胰岛素的例子,“我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如果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能够达到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每年仅胰岛素市场就有4000多亿元。”

杨帆代表说,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是相对漫长且风险较高的过程。要创新基础研究的科技金融支持模式,保持投入的连续性;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要加强技术与市场前景的科学系统评估,既要尽可能规避风险,也要防止热门项目一哄而上,造成投资浪费。

代表委员们认为,做学问要看社会和学科的长期发展。“人才和创新研发环境是关键。要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吸引人才投入研发的良好机制,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和工作环境。”杨帆代表说。(完)

编辑:巩盼东

01 02

关键词:基础研究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