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常外污染事件背后的中产家庭:纠结于转学与留守

2016年04月29日 08:14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绘制的关于“毒地事件”的漫画。家长供图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绘制的关于“毒地事件”的漫画。家长供图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绘制的关于“毒地事件”的漫画。家长供图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绘制的关于“毒地事件”的漫画。家长供图

难以名状的异味

“害怕,真是害怕,淋巴和甲状腺是表面看不到的,你都不知道会有多严重”

问题出在学校对面那一块面积约26.2公顷的闲置平地。

这块平地简称常隆地块,不足百米处,便是常外新校区北门。2015年9月,常外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此时,常隆地块正进行土壤修复。

去年12月上旬,常州盛行风向为北风,异味从平地往南,送入新建好的常外教学楼。

那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味道。

有人说像臭香蕉,是水果长期放置之后的酸腐味;也有人说像是杀虫剂靠近鼻子猛喷的味道,苦涩、灼人。

在化工行业发达的常州,异味其实正常。但出现在学校周围,家长们不得不紧张。

味道飘出的第一天,就有家长拨打12369环保举报热线。

他们很快查出,异味来自对面的工地。这块地原是三所化工厂的旧址,目前在进行土地修复。规模最大的常隆化工,在此办厂52年。

“52年,什么概念?!”张郡姝对着记者叫了起来,她是常州市某化工行业研究院的研究员。

十几年前,杨群是常州水泥厂的职员,与常隆化工有过业务往来。他想起,当时自己曾亲眼看到常隆化工购买水泥,在地下修建空间,用来埋制作农药剩下的高浓度废液。

几乎与异味同时产生的,是孩子们的身体问题,最开始是红疹、头皮屑、长痘。当月中旬后,常外的家长们相继发现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的学生不断增加。

12月底,家长们组织起来,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拿回来的数据一比对,发现症状主要集中在淋巴和甲状腺。

作为家长代表,周常光统计了班上37个学生的体检报告,其中25份异常,除了一个重金属异常外,另外24份全是甲状腺和淋巴的问题。想起刚拿到病例时的心情,他至今额头冒汗。“害怕,真是害怕,淋巴和甲状腺是表面看不到的,你都不知道会有多严重。”

“转折点”

学生们的寒假作业,是使用顺丰快递送到家的

家长们不觉得事情是不可解决的。开始有计划地联系政府、写联名信,表达学校搬迁过渡的愿望。

最初,他们认为这种利益诉求是合理正当的,“为小区的事情都可以去市政府反映,咱们孩子的事情不比这个简单?”

张郡姝说,她一直对政府有一种天然的依赖,“政府不会不管吧?”

回忆起事发至今的漫长五月,每一个家长都会提起1月15号。

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个“转折点”。

此前,政府承诺,会在这天在学校举行听证会。政府提出“毒地”修复方案,如果家长认可,就做;不认可,学校搬迁过渡。

这天,最低气温已经到零下。家长代表在校内,上千名普通家长在校外,从下午三点等到凌晨四点。

但他们发现,会议并没有讨论环节,而是直接公布了修复方案。这让家长们搬迁的愿望落空。

夜已深,气温太低,呼吸冒着白气,但家长跺着脚取暖也不愿散去。

从那天起,魏枫觉得自己成了一个“热血派”。

像典型的中产阶层那样,她的人生一路顺遂。

从“毒地”事件发生起,她开始冒着失去工作的风险,为了孩子的健康走上一条维权之路。任何一次联名信、听证会,她从没缺席过。

魏枫这样的家长还有很多。以至于1月底的寒假,学校不敢再让大量家长在学校聚集,害怕引发群体性事件。当时学生们的寒假作业,是使用顺丰快递送到家的。

编辑:曾珂

01 02 03

关键词:常外污染事件 中产家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