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义乌市“爱心妈妈”周晓丽

2016年05月03日 09:01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人生的选择有很多种,大多数人往往会避重就轻。然而,浙江省义乌市残联育智学校创办人周晓丽,却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与坎坷的道路——做脑瘫儿童的“爱心妈妈”。从善念出发,她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

整整14年,周晓丽最美的青春年华都倾注在了一群特殊孩子的身上。由她投资创办的脑瘫康复部和育智学校,现已收治1300多名脑瘫和智力残疾的孩子,600多名得到了较好的康复,其中420余名患儿能够独立行走并进行语言沟通。

C2016-05-03zx1101_P_1_595_2374_1045_2677

                             周晓丽手把手教会孩子做简单的手工活


今年37岁的周晓丽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在很多人心中,她无需辛苦奋斗就能享受大好人生,继承万贯家财,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富家女抛开父辈赚钱的生意不做,反而卖掉机器,腾出厂房,只为照护那些不幸罹患脑瘫的孩子。

在电话中,周晓丽告诉记者,她只有一个愿望:“让残疾儿童能和普通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驰骋商海这条路,几乎在周晓丽刚出生时便已注定,但冥冥中似有天意。1996年弟弟降生,被确诊为脑瘫患儿。为此,周晓丽开始自学脑瘫康复知识,辅助医生治疗。她用“千万遍教学法”教弟弟生活技能、学文化。慢慢地,弟弟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学会了1000多个汉字。

2002年,在义乌市残联和卫生局的支持下,周晓丽正式成立义乌市残联脑瘫康复部,这是义乌市首家脑瘫康复机构。也正是从那时起,周晓丽偏离了从商的道路,成为一名没有工资的特殊教师。

普通孩子的教育可以立竿见影,但脑瘫孩子的康复与教育要想取得成功绝非易事。“虽然同患有脑瘫,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们的康复方法也不同。”周晓丽告诉记者,脑瘫康复部成立时她刚好怀孕两个月。一些孩子生活无法自理,大小便经常会拉在裤子上,她总是强忍着呕吐给孩子们换洗衣裤。

“有好多次,没等这个孩子收拾完,另外一个又拉了。”周晓丽说,这样的境况,总令她禁不住想要放弃,是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让她坚持走到了今天,“他们开口说出第一句话、站起来迈出第一步,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无法用言语形容。”

和周晓丽在一起是孩子们最大的快乐,他们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已经24岁。在育智学校,“洗手帕”、“穿鞋带”、“辨别男女厕所”等都是课程。在这里,教孩子就是从穿脱衣服和上厕所开始,而且得一次又一次不断重复地教。

从瘫软在地到慢慢站立,从脚后跟不着地到放平走路,从闭口不言到会叫“爸爸妈妈”……脑瘫康复部成立以来,全国各地数百名脑瘫患儿慕名前来治疗过,他们的康复和进步支持着周晓丽及所有老师的努力。

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后,这些孩子将来如何能够自食其力?考虑到他们由于缺乏劳动技能,很难融入社会,在家庭中也会受到冷落,周晓丽又萌生了创办残疾人工疗站的念头。目前,工疗站的筹备工作已经展开,周晓丽相信,虽然身患残疾,但他们依然能够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周晓丽 脑瘫儿童 爱心妈妈 残联育智学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