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托起折翼天使

民建奉化总支救助残疾儿童康复纪实

2016年06月07日 10:39 | 作者:韩 础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宝贝能够正常说话,开心奔跑之路到底有多长?非残疾家庭并不能感知。长路漫漫,他们用心托起折翼的天使;茫茫暗夜,他们用爱把熄灭之灯点亮。他们,是民建浙江宁波市奉化总支成立的公益项目——“同心·思源”奉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基金。在刚刚结束的宁波市推进社会助残工作发展电视晚会上,该基金得了宁波市最具影响力助残项目称号。

初衷:源于真实的触动

2013年11月,民建奉化支部升格为总支部。升格不久,就有会员提议建立一个公益项目,以尽组织推动社会发展的绵薄之力。会员们从专业人士处了解到,0至6周岁的儿童是生理发育的黄金期,在医学上称为“抢救性康复期”,这段时期内越早进行医学、教育干预,越有利于残疾儿童恢复。但现实的情况是,康复费用远远超出残疾儿童家庭承受范围,部分已接受康复训练的儿童,同样因为经济原因,只能间或参加训练;待资金足够支付费用时,康复效果不尽人意甚至前功尽弃。“0至14周岁残疾儿童180名,只有23名儿童断断续续接受训练。”在这组数字面前,民建奉化总支决定将重点放到关注残疾儿童上。

为让救助行动更有针对性,会员们实地探访大堰、松岙等部分残疾儿童家庭,全面了解残疾儿童生活、教育、康复等多方面情况。“一些农村的家庭,为了给残疾孩童治病,至今还住在泥地陋室中。”副主委丁文君回忆道。当亲眼见证一幕幕残疾儿童家庭因病致穷、因病返穷、因病受歧视时,当看到因年幼时未及时治疗以致40岁时仍半瘫痪在椅子上的成年残疾人时,会员们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

基于以上情况,民建奉化总支决定发起一个针对0-6周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的救助行动,成立奉化民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基金,取名“同心·思源”。

行动:基于严谨的作风

经过半年的实地走访和调研,2014年8月22日,“同心·思源”奉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行动正式启动。

公益项目,善款使用是它的命脉,是否透明公开决定了救助项目能否长期发展。“同心·思源”奉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行动小组以实际行动证明其严谨的作风。

2014年10月,民建奉化总支成立救助资金监管督查小组,成员由各支部会员、奉化市残联、奉化市红十字会三方工作人员组成,三头监督,共同督查,将款项来源、去向、具体数额、救助对象情况、需要费用明细、阶段康复效果等所有信息逐一记录,规整存档。

同年11月和12月,主委陈彩凤与其他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实地核实救助对象病理情况、家庭成员、家庭收入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根据核查后的结果,项目组确定了4名救助对象。

2015年1月,项目组发放第一季度救助款1.95万元,2015年4月,发放第二季度救助款1.95万元,2015年8月,发放第三季度救助款4.45万元,2015年11月,发放第四季度救助款2.45万元,2015年全年共计发放救助款10.8万元。为了确保会员及时掌握资金流向,当一笔救助款发放时,会员们都会收到短信通知。

规划:送去爱心与希望

除了前期走访调查、落实资助对象外,发放救助款项后,项目组并没有当“甩手掌柜”。相反,会员们定期赶赴康复机构探望和回访,跟踪救助对象康复情况。

2016年年初,年迈的王岳位老人给项目组送来了一面锦旗和一封由残联工作人员代笔的感谢信。原来,王岳位的孙子聪聪(化名)出生时便是聋哑人,四年前得到奉化市残联帮助,免费安装了人工耳蜗。为了治疗聋哑的聪聪,王岳位的儿子、儿媳妇常带聪聪进行康复训练,却也因此耽误工作而遭解雇。外债高筑的压力下,儿子儿媳妇一走了之杳无音讯,只剩爷孙俩相依为命。生活只能通过年迈的王岳位做竹扫帚维持温饱,聪聪的康复训练因此中断。

2014年上半年,陈彩凤专程至宁波康复中心看望爷孙俩。2015年2月,王岳位收到了来自项目组的第一笔救助资金,雪中送炭的帮助让王岳位热泪盈眶。之后每一季度,他都会定期收到救助资金。在项目组的帮助下,聪聪又回到了宁波康复中心接受不间断的康复训练。王岳伦在信中说:“一年快过去了,聪聪能说好多话了,老师说他今年下半年能转至普通小学上学了。我不会写字,但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衷心说一声谢谢!”

一年中,项目组也收到其他4名救助对象的康复喜讯,给救助行动提供了源源动力。2016年,“同心·思源”奉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还将再增加1至2名救助对象,自此不再间断。

“我们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帮助更多的孩子康复,让更多的残疾家庭看到希望。同时,也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唤起社会上更多的同行者,关注残疾儿童,关注公益事业。”副主委丁文军说道。

编辑:秦云

关键词:民建奉化支部 残疾儿童 康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