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延安精神的由来和体现

2016年09月08日 16:09 | 作者:李颖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60908007-zx9

毛泽东与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组长戴维·包瑞德在一起


党的“半独立性的”外交工作的开展

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外国人慕名来到延安,中国共产党也随即开始了“半独立性的外交”工作。

1936年7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踏进了中国红色区域的大门。虽然苏区曾有一个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斯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位“外宾”,外交部是第一次从事接待外国人的具体活动。

7月15日,毛泽东请斯诺到他的窑洞里谈话。他们的谈话范围很广,内容极其丰富。正是在这种涉及面甚广的谈话中,毛泽东谈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事务的关系,第一次面向一名外国人论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外交政策。

红色区域的大门终于敞开了。

1944年2月16日,驻华外国记者联盟直接上书蒋介石,要求国民党政府允许外国记者到陕北及延安访问。几天之后,蒋介石出人意料地批准了外国记者的请求。3月4日,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给延安发来一份电报,详细报告了有关情况。对于外国记者的来访,党中央、毛泽东从一开始就很重视。收到八路军办事处的来电后,毛泽东当即批给十几位同志传阅。4月30日,记者团的行程大体确定,毛泽东又特地致电董必武,请他转告外国记者:“诸位来延,甚表欢迎。”

中外记者团5月17日离渝,于6月9日抵达延安。记者团共有21名成员,实际只有6名外国记者。这6人之中,一人是苏联塔斯社记者,名叫普罗岑柯;其余人差不多每人都兼任英美等国两三家有影响的报社的记者。

12日下午,毛泽东会见中外记者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毛泽东畅谈国际国内形势,并对记者们说,要战胜日本法西斯,中国必须实行民主。以后,毛泽东还抽空与一些外国记者进行深入的个别交谈。在谈话中,毛泽东除比较详细地介绍中国的抗战形势和中共的各项基本政策外,还根据每个记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讲了一些问题。例如,向苏联记者普罗岑柯谈了中共的组织和发展等;向美国记者史坦因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方针,主张中国与美苏都保持友谊的关系,以便使中国在战后能成为美苏之间的一座桥梁。毛泽东有一段著名的话——“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也是在同史坦因谈话时讲的。

外国记者还到晋绥抗日根据地和其他一些地方考察采访。经过几个月的访问,记者们发现边区是一个与国民党统治区完全不同的新天地。根据亲身经历,他们每人都写了不少描述根据地斗争生活的生动报道。特别是福尔曼写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和史坦因写的《红色中国的挑战》,是两部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的书。夏南汗神甫也认为边区是好的,国民党想利用他反共,没有成功。外国记者访问的结果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此后国民党当局重新对边区实行了新闻封锁。

1944年七八月,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分两批派遣美军观察组18人抵达延安。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亲自接见并设宴招待。美军观察组有关人员通过访问,写了许多调查报告,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美军观察组这样评价延安人:“延安使得美国人不可思议的有三点。一是延安人对金钱不感兴趣,美国飞机经常往返印度、重庆和延安,延安没有一个人托过飞机乘务员带外面花花世界的任何东西。二是延安人待人接物不尚虚文,和一般中国人爱讲面子的传统不一样。三是延安人没有开口要美援。”

美军观察组团长驻华美军司令部包瑞德上校后来也回忆说:“许多人,包括我本人,对延安共产党政权基本上持赞赏态度的一个原因是,那里的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外貌是绝大多数美国人都倾向于赞同的。在重庆,我们所到之处都能看见警察和卫兵;在延安,我所见到的任何地方,包括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都没有一个卫兵。在毛泽东朴素简陋的住处前面,即或有什么人在站岗,这对于一个偶然的过路人来说,也是不显眼的。”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把抓理想信念贯穿始终,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作者李颖为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副主任、研究员)

编辑:秦云

1 2 3 4

关键词:毛泽东 延安精神 陕甘宁边区 陕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