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辽宁舰访港激荡起民族情感

2017年07月12日 14:33 | 作者:崔文佳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历史的光影与现实的画面重叠,先烈的血泪、前辈的心愿与过去的曲折交织,激荡起整个中华民族的深沉情感。辽宁舰的香港行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航母乃至中国海军的大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大进步。从“浅蓝”走向“深蓝”,走向全世界,中国需要彻底改变被动防御的传统,更为主动地保护国家的全球利益,以自己的鲜明主张和强大实力来确保国家利益安全无虞。

千帆万桅不如你。7月11日,辽宁舰航母编队驶离香港海域。在为期5天的访问中,大约有4000人次登舰,约4万人次登上三艘属舰,许多香港市民经历了未曾有过的怦然心动时刻——

QQ截图20170712143429

有人说生平第一次睡大街,就是为了看看辽宁舰;有人因为没有抢到票,几近流泪;有人翻查资料、研究航线、提前踩点,对编队可能出现的区域进行“推演”……这些天的香港,媒体聚焦的、网上热议的、民众瞩目的,全是辽宁舰。

航母,国之重器;香港,国之门户。二者的相遇太容易将人们的思绪拉回那段灰色的记忆中。1840年6月,因清政府查禁鸦片而利益受损的英国派出远征军。当时的清军虽然拥有890余艘战船,但普遍吨位小、载炮少,就连最大的战船广东米艇和福建同安船,也不到250吨,载炮不超过20门。在西方人眼里,清朝最好的舰队也只不过“庞大而笨重,像一堆木材。”而英国战列舰总吨位已达到25.7万吨,比当时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丹麦、瑞典六国战列舰的总吨位之和还要多。凭借坚船利炮,英军横行于中国沿海,让清军处处被动挨打,香港更被迫开启了被殖民统治的屈辱岁月。

抚今追昔,令人感慨。当年积贫积弱的古老中国,已是重回世界舞台中央的新兴大国;曾经不堪一击的中国舰队,已是能打仗、打胜仗的精兵劲旅。而香港这个饱经沧桑的游子,早已重新融入中华民族的整体叙事,新的香江故事正翻开序章。历史的光影与现实的画面重叠,先烈的血泪、前辈的心愿与过去的曲折交织,激荡起整个中华民族的深沉情感。正如香港市民感言,“在香港登上祖国的航母参观,感受祖国强大的自豪与荣耀,对于港人来说,是令人心潮澎湃的珍贵体验。”“国家的航母来港,除了为香港打气、加油、鼓劲、壮威外,也结束了只有外国航空母舰来香港展示军威的历史。”

辽宁舰的香港行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航母乃至中国海军的大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大进步。有人这样形容,“三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一百年海军”。海军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朝一夕,航母的建设也从来不会轻而易举。这不光需要战略决心和信心,更要基于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制造实力和健全的国防工业体系。鸦片战争时的中国战船仍停留在木质“风帆时代”的初级阶段,英国战船却早已迈入蒸汽铁甲时代,鲜明差异的背后正是两国实力的悬殊对比。今日之中国,不论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还是经济体量、国家制度,皆不愧为一个现代化大国。“瓦良格”号涅槃重生,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海防发展正在迎来“黄金时代”。

大国之所以谓大,在于人口多和疆域广,更在于综合国力之强,政治力、经济力、文化力、军事力是其四大核心构成。当下和可预见的将来,以航母为代表的海防建设,是增强中国大国军事实力的重要抓手。历史警钟的回响尚在耳边,今天的中国人更应深刻认识到,我们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着18000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我们有着巨大的海洋利益,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从“浅蓝”走向“深蓝”,走向全世界,中国需要彻底改变被动防御的传统,更为主动地保护国家的全球利益,以自己的鲜明主张和强大实力来确保国家利益安全无虞。这得有一个过程,但形势逼人、时不我待,这个过程必须加快。

被称为“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上将曾说,“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这一明志誓言,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随着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再加上如今航母入列,我们已经初步拥有一支较为完备的多兵种合成、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海上力量。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一种逻辑愈发清晰:独立自主、团结起来,这是我们发展向前的力量所在。在传承精神的同时砥砺奋进,在延续辉煌的同时不断革新,中国定能在“中央舞台”书写更大辉煌。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中国 香港 辽宁 航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