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易纲:央行“老人”行长“新人” 面临新课题

2018年03月20日 07:32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 人物

易纲:央行“老人”,行长“新人”

40年前,易纲进入北大,成为高考恢复后经济系首届学生;24年前,他“海归”回国,和林毅夫等人创立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前身);60岁,作为一名“老央行”,易纲成为央行新行长。

从北大高材生到“海归”教授

1978年,20岁的易纲进入北大,成为恢复高考后经济系首届学生。

“高考前夕我早已不干知青队长了,我是知青伙房的管理员。”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官网一篇《忆1977年高考》的文章中,易纲回忆,“记得高考第一天早4点我到伙房和大师傅一起做饭,早饭是馒头咸菜和粥;还给大家准备了要带的午饭糖三角。大约早上6:30,我们十来个同学一起步行到张喜庄,天气非常冷,十里路要走一个多小时,我们赶到张喜庄中学考场时,天还没有亮。”

“我是直到最后才报名高考,本想考理科数学系,后来觉得时间太紧,没有时间复习物理和化学了,所以选择了报考文科。我的第一选择是政法(后来的法律系),因为听说需要政审,我的家庭出身有问题,就改报经济学了。至于第一志愿北京大学,纯属撞大运,根本没有期望北大会录取我。”

易纲的大学同学海闻曾向新京报记者回忆,“易纲当时在我们班年龄比较年轻,要求上进、表现很积极。刻苦更不必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大家都很刻苦。”

在海闻的印象中,易纲早年自学了英文,英文很好,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是班级最早入党的学生。“后来推荐出国读书,大家觉得易纲很优秀、有理想、有激情,他是恢复高考后北大第一批公费出国的学生,当时一共有三人。”

公开信息显示,1980年,易纲被北京大学选派到美国留学,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看来,易纲在国外受到了良好的经济学训练。“1980年,易纲在本科二年级时被北大公派出国,是恢复高考后最早出去学习经济学的人。1986年,易纲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也是恢复高考后最早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94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易纲决定回国。两年前,他已获得终身教职。

与林毅夫等创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期间提出:“要抓紧有利时机,加快改革步伐。”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启动全面改革。

身居海外的中国经济学人也在关注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谈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国外毕竟‘隔靴搔痒’,都想回国参加改革开放的实践。”北大国发院教授张帆和易纲均为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成员,两人在学会的活动中认识。

1993年前后,易纲和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的经济学同仁们开始关注和投身于中国的改革实践中。1993年,易纲、田国强、张维迎、张帆、马骏等人前往台湾考察,易纲为团长。“当时台湾是亚洲四小龙,把台湾的经验和内地的改革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改革探路。”田国强说。

1993年夏,易纲、张维迎、海闻、田国强等齐聚海口,激辩中国改革。此后,易纲、林毅夫等人到北京,和北大、清华两所高校“谈判”筹备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2月,易纲、张维迎、张帆、海闻等人又聚在北京召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筹备会。

1993年,易纲和田国强还主持编撰了14本的《市场经济学普及丛书》。丛书序言中写道:“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人曾经成功的创造了台湾经验、香港经验,中国人正创造中国大陆的经验。”

“在海外的时候,对易纲非常深刻的印象是,他有一种远大的理想,使命感非常强。当时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时候,也是有着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田国强说。

1994年,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北大成立,林毅夫为中心主任,易纲、海闻为中心副主任。“易纲在内的中国经济学人回国的最大动机是,中国国内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作为经济学家,担心错过国内的实践机会,怕掉队。”张帆说。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设四门课,易纲教授计量经济学。

“记得有一次易纲老师讲课,有位同学发表了一段见解。易纲老师鼓励那位同学说下去,之后提出一个让我们闻所未闻的教学方式。”一位学生曾在国发院官网回忆称,易纲说,从下节课开始直到学期末,我不讲课了,你们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把这门经济学原理讲得更好,每次两小时的课都由一位不同的同学上来讲,这位同学要自己备课,并且课堂上回答大家的问题,以后我就坐在台下和你们一起听课,打算报名讲课的同学在每周提前到我这里申请。

后来的局面别开生面,报名者踊跃,常常是大家因为没有争取到讲课的机会而感叹。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易纲 ,易 中国 货币 政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