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种好生态“菜园子” 鼓起百姓“钱袋子”

2019年06月28日 15:49 | 来源:贵州日报
分享到: 

盛夏时节,穿行于威宁自治县广袤的田间地头,大白菜、大白萝卜青翠欲滴,菜农们正在紧张忙碌收获。“大白菜、大白萝卜都正在陆续上市。”草海镇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卯昌举说,基地每天有上百吨蔬菜运往珠三角、长三角。

威宁拥有低纬度、高海拔、强光照、大温差的生态区域环境和典型的“天然凉棚”气候,为该县发展夏秋冷凉蔬菜特别是“三白”(白菜、白萝卜、莲花白)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先后被列为“云贵高原65个夏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县”和“全国153个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县”。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依托“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蔬菜经济,2019年规划种植100万亩,截至目前完成68.74万亩,销售量64.41万吨,销售额10.336亿元。蔬菜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澳洲、越南等国外市场。2018年出口外销量5万吨以上,销售额达1.5亿元以上。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威宁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种好生态“菜园子”,丰富市民“菜篮子”,鼓起农民“钱袋子”。近年来,贵州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结合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坚持“五步工作法”,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在聚焦特色品种与提升规模质量上狠下功夫,在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上共同发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成为了贵州省的优势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贵州发展蔬菜产业,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贵州是公认的“生态省”“公园省”,“三废”污染少,森林覆盖率高,处处是青山绿水。好水好地种好菜,贵州具备可持续生产绿色蔬菜的明显优势。加上贵州夏秋季气候凉爽,具有“空调气候”的优势,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可生产上市的蔬菜品种丰富,产量大。贵州正逐渐成为南方重要的夏秋蔬菜种植基地。

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贵州在“特”字上做文章,一批批打上贵州“烙印”的蔬菜走出大山,走向市场。黔南州龙里县依托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大力发展豌豆尖产业,并于2016年9月成功获得地理保护标志。身贴贵州良好生态标签的“龙里豌豆尖”一路畅销省内外。在香港,每斤“龙里豌豆尖”平均售价达60至80港币,最高售价可达每斤268港币。即使在内地,最好品级“豆贝”级“龙里豌豆尖”的市场价最高达178元一斤。

安顺市普定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种出的韭黄品质上佳,一斤卖到5元。全县种植面积从2016年1.6万亩扩展到现在的10万亩,产品直销沿海城市,供不应求。七星关区水果萝卜凭借良好的品质,搭上了“一带一路”的轮船,成为迪拜人餐桌上的奢侈品。

随着贵州立体交通格局的形成,贵州日渐成为西南地区物流交通枢纽,加之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畅达的交通运输条件让贵州蔬菜产业后发优势逐渐凸显。交通的改善让大方县兴隆乡运输农产品到达广州只需15个小时左右,蔬菜的运输不再是问题,于是,当地在外搞蔬菜批发销售的村民张天荣回家乡建起了500亩蔬菜基地,辐射带动10000亩蔬菜种植,开拓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快速发展的蔬菜产业正逐步成为贵州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财神”。据统计,2018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510万亩,产量2213万吨,这些蔬菜已批量销往20多个省(市、区),出口东南亚、港澳等地区。2018年,贵州蔬菜产业带动1900万人发展,人均增收3253元,其中带动贫困人口87.6万人,占当年全省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

贵州制定了未来三年蔬菜产业发展目标:到2021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000万吨,综合产值820亿元;建成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300万亩,健全产业链,打造省级公共品牌和特色个性品牌;建成中国南方重要的夏秋蔬菜基地;基本建成保供拓外的蔬菜产销体系。

围绕蔬菜产业发展目标,贵州将进一步加强生产加工体系建设,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健全流通销售体系,着力解决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全省蔬菜的品质品相;进一步打通政策扶持体系,为全省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贵州蔬菜产业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

故事·现场

威宁自治县——“黔白9号”大白菜增收致富来得快

盛夏的威宁自治县双龙镇大地村,蓝天白云下,一畦畦白菜延伸到对面青山脚下。顶着炎炎烈日,一群人走进菜地,看着一棵棵水灵白嫩的大白菜,忍不住发出惊呼:“长势太好了。‘黔白9号’大白菜很适合在威宁种植。”

这群人是省科技厅组织的来自省农业农村厅、贵州大学的蔬菜种植研究专家,他们来到大地村“黔白9号”蔬菜试种基地,一是看看蔬菜长势咋样,二是对即将上市的“黔白9号”蔬菜进行测产。

一阵忙碌后,基地负责人马章银揉了揉眼睛,不相信地看着测出的数据:“亩产达8734公斤,按照目前市场收购价750元/吨计算,单季亩产值达6550.5元。”马章银激动地搓着手说,“没想到,真的没想到,‘黔白9号’蔬菜单产居然这么高。这下太好了,下一季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更多的老白姓种植‘黔白9号’,增收致富不得问题。”

威宁自治县果蔬站站长董恩省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威宁大白菜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菜农收入,威宁果蔬站紧紧瞄准市场需求,于今年3月从贵州省园艺研究所引进产量高、品质优的“黔白9号”大白菜新品种,在该县双龙镇大地村试种650亩,由威宁生态草海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威宁登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威宁杨旺桥种植专业合作社具体负责种植。

“‘黔白9号’是针对贵州省冬春、早春、春夏反季节大白菜生产需要及春夏叶菜淡季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贵州省特有的抗寒、耐抽薹种质资源,采用2个强冬性自交不亲和系材料CQ2和ye14-2杂交育成的中晚熟一代杂种。”省园艺研究所所长王天文介绍,该品种抗寒性、抗病性强,商品性佳。在冬春严寒条件下长势好,适宜在贵州大白菜产区及类似生态区作晚秋种春季上市以及早春栽培春夏上市,该品种现已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董恩省说,下一步威宁将加大“黔白9号”大白菜种植推广力度,让“黔白9号”大白菜真正实现助农增收。

大方县兴隆乡果木村——大棚里的韭菜薄荷香脆爽嫩

仲夏的大方县兴隆乡果木村青山苍翠叠嶂,平整的田坝里大棚林立,大棚里长满嫩绿的韭菜、薄荷。

58岁的贫困户陈琴小刀飞舞,不一会儿就割下了大棚里四分之一的蔬菜。“天天都有活干,每天70元工资。”直起腰杆,陈琴笑吟吟说,除此之外,自己家有一个大棚,土地流转费加分红一年有1000元,加上务工工资,一年有15000元以上收入。

依托村里的大棚蔬菜种植,陈琴大女儿读幼师和小儿子上初中的费用有了着落。

2016年,恒大集团在大方县全面启动产业帮扶,在生态良好、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的果木村援建蔬菜大棚526个。2017年9月,大棚交付使用,并确权给当地贫困群众,每户一个大棚,覆盖兴隆乡贫困户526户2170余人。其中,果木村33户,陈琴就是受益群众之一。

发展产业,没有龙头带动不行。果木村引进贵州菜之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大棚蔬菜,种植韭菜和薄荷。“因为生态好,水资源好,果木村种出来的韭菜和薄荷香脆爽嫩。”公司总经理张官磊介绍,目前,基地每天有3500斤左右韭菜销往毕节城区,占据了市场八成以上的份额。

“我们450个大棚种韭菜,72个大棚种薄荷。”张官磊算了一笔账,“种韭菜,一个大棚第一年产量可达2000斤,第二年3000斤,第三年4000斤,目前均价在1.7元左右;薄荷产量要低一点,但是价格好,目前均价在3.5元一斤,产值要比种韭菜略高一点。”

蔬菜产业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张官磊介绍,果木村的蔬菜种植基地每天固定工人需要50余人,农忙时需要80人至100人。去年,公司发出去的工资就达100余万元。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种植,让500亩以上坝区发挥最大效益,助力脱贫攻坚。”兴隆乡分管农业的干部张雷说,果木村已经尝到了甜头,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很足。下一步将着力做大做强,让更多群众受益。

短评

贵州蔬菜强势出山

七星关水果萝卜甜进迪拜,龙里豌豆尖风靡香港,普定韭黄温润沿海……贵州蔬菜正以其独有的品质走出大山,俏销市场。蔬菜产业丰富了市民“菜篮子”,鼓起了农民“钱袋子”。

贵州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持“五步工作法”和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立足“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扶持和推动蔬菜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独特的生态环境成就了贵州蔬菜独特的品质。得益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贵州的生态越来越好,好山好水好空气成就了贵州蔬菜独特的品质。

快速崛起的交通让贵州蔬菜产业后发优势逐步凸显。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贵州日渐成为西南地区物流交通枢纽,交通的发展打破了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贵州蔬菜产业正以“猛虎下山”的态势加速发展。

当然,全省的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短板,比如蔬菜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种优势不突出,配套支撑能力较弱,经营主体培育不足等等。

以问题为导向,对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找差距、强弱项、补短板,按照“五步工作法”,抓具体、抓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占据天时地利的贵州蔬菜产业必将驶上发展快车道。贵州蔬菜正在强势出山。

威宁自治县果蔬站站长、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董恩省:

声音

强化科技引领 促进提质增效

“农民脱贫致富快,土地首选种蔬菜。科学技术必须学,本小利大很实在。”威宁自治县果蔬站站长、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董恩省说,这几句顺口溜是他从事蔬菜推广种植35年的心得。

“种蔬菜就要种高品质蔬菜,只有高品质蔬菜才能卖出好价钱。种高品质蔬菜,科学技术是关键。”董恩省说,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搞好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是发展高品质蔬菜的关键。

董恩省说,发展高品质蔬菜,要建立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要搞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建设好蔬菜品牌。

董恩省说,发展高品质蔬菜,要加大对群众的培训力度,让农民群众树立科学种植蔬菜的观念和意识,掌握蔬菜种植和管护技术。要让群众明白,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种出高品质、高产值的蔬菜。

编辑:曾珂

关键词:种好生态“菜园子” 鼓起百姓“钱袋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