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大宁县“股份经济”蹚出脱贫路

2019年07月03日 10:49 | 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李全宏)6月的大宁,山川丘陵郁郁葱葱。在大宁县太德乡茹古村记者见到了贫困户张润生,他高兴地说:“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上家。咱现在在村里打工,地也种了,家也管了,钱还赚得多。”原来张润生加入了村里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去年的劳务及分红领到2.2万元,让他很开心。近年来,大宁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敢于先行先试,陆续推出创新举措,结合“一县一策”专享政策,探索出了一条“物归原主、还权于民”,推动集体和群众双增收,攻坚深度贫困的新途径。

针对生态脆弱和贫困高发叠加的实际,大宁县实施购买式造林,承接主体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占80%左右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根据林业部门规划先行投资投劳造林,经专业验收合格后由政府购买,此举入选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产业扶贫项目,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优秀扶贫案例。目前,全县37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有社员2069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753名。2017年全县5.31万亩购买式造林和管护任务,带动1562户4699人经济脱贫,占当年贫困人口的33%;2018年8.16万亩购买式造林和管护任务,带动2088户6264人经济脱贫,占当年贫困人口的67%,实现了“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目标。

购买式造林的成功,坚定了大宁县深化改革的勇气和信心。该县又把购买式造林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了农村道路、水利、贫困村提升等领域。由村党支部发起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确认身份、清产核资、折股量化等程序,把村民组织起来合股联营,通过议标,承接造林、水利、道路、贫困村提升等工程。试点的7个村投入资金2424万元,增加群众务工收入368万元,带动贫困户250户639人人均增收4357元、非贫困户94户271人人均增收3312元,参与工程的344户910人人均增收4046元。大宁县县委书记王金龙说:“我们在2017年把造林工程交给群众的基础上,从2018年开始把交通、水利、整村提升等工程承办权也全部交给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工程自己干,工程的劳务群众赚,工程的利润村集体留,调动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家门口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也坚定了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

据了解,目前大宁县已将7个改革试点村的成功经验在全县推开,全县84个村都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群众承接力所能及的道路、水利、贫困村提升等工程,发展多种经营,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通过参与工程建设,增加了群众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向改革要效益已经成为大宁县贫困群众脱贫新亮点。

相关链接

《关于“一县一策”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的意见》中,大宁县的专享政策是“支持大宁县围绕生态脱贫先行先试,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造林营林护林、农村简易公路、小型水利设施等建设管护方面,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和受益面。”在具体工作中,大宁县坚决落实“一县一策”的决策部署,着力深化农村改革,赋权于民激活群众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扶贫、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编辑:曾珂

关键词:大宁县“股份经济”蹚出脱贫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