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朔州: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2019年07月09日 11:25 | 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任永亮 本报通讯员 朔新

朔州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重庆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始终紧盯脱贫攻坚主战场,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他们按照“已脱贫的要巩固,未脱贫的要攻坚,整体上要提升”总体要求,以脱贫攻坚补齐乡村振兴短板,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右玉、平鲁、山阴3个贫困县区、25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市已经实现整体脱贫,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高度重视,尽职尽责,真抓实干,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把精准扶贫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朔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凝聚工作合力,全方位启动,大力度推进,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把精准扶贫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

5月27日至28日,朔州市委书记陈振亮在右玉县白头里乡野场村调研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陈振亮来到贫困户李生亮、龚财、杨福明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仔细询问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家里有多少地?”“今年都种些什么?”“看病能不能报销?”并与各级干部、野场村村民代表座谈,了解扶贫政策落实、当前存在问题困难以及下一步的打算。

陈振亮指出,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在全市脱贫攻坚首战首胜、再战再胜、连战连胜的基础上,把中央、省、市各项扶贫政策落细落实,扎实做好脱贫摘帽后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积极稳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继续解决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易地搬迁户后续服务、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坚决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以脱贫攻坚补齐乡村振兴短板,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要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重要作用,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实际和市场需求的致富路子,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要坚持问题导向、查找薄弱环节,摸清情况底数、了解群众意愿,做好动态管理、强化工作举措,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年初,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键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右玉县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他强调,要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形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右玉全域旅游和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高键深入威远镇牛家堡村走访慰问了贫困户郭日凡、牛满、牛占忠,在牛占忠家中,高键与他深入交谈,关切询问他的生产生活状况、家庭收入、致贫原因,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成员,就业以及参加社保、医保等情况。当得知他通过发展养殖和政府帮扶来增加收入,2017年已稳定脱贫时,高键十分高兴,鼓励他一定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在党的好政策的扶持和自己的努力下,争取及早过上小康生活。高键叮嘱乡村负责人要将困难群众放在心上,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要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加快土地流转和闲置宅基地土地整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打造美丽幸福新农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市委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扶贫工作指挥领导。市委开会专题部署脱贫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把脱贫攻坚工作列为常规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部署推进工作。同时,朔州市各县(市、区),特别是脱贫任务重的县,也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结合自身实际,组建了不同形式的攻坚指挥中心,加强对脱贫工作的领导。

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投身扶贫工作,实施干部驻村帮扶“六大行动”,省市每年选派32名厅级领导、近1800名工作队员、507名第一书记、10000多名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形成了主要领导包村、工作队员驻村、第一书记协调、党员干部联户、乡镇干部指导、企业组织扶持的“六位一体”帮扶体系。近3年累计投入驻村帮扶资金2.5亿多元。特别是开展万名干部跟踪贫困回访行动。全市以“四问三宣一推动”为主题,每年组织万名机关干部进行二次跟踪贫困户回访活动,了解贫困户发展动态,及时给予跟踪帮扶。

实行多措并举,强化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实现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  

一家富不富,看是否有好项目;一村火不火,看是否选到好产业。产业帮扶、项目带动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朔州各县市区主动跟进、对接企业、外出招商、制定措施,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许多企业通过多途径、多措施形成的合力,实施联带帮扶行动,加入产业扶贫的行列。全市共引导产业扶贫企业6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市级龙头企业182家以及农业合作社6520个,总投资16.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6000人。右玉图远实业有限公司将扶贫项目送到贫困户家门口,每年带动贫困人口3000人以上,现金收入户均3万元以上。

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乳品加工为龙头,全产业链带动农户增收。古城乳业从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奶业全产业链布局,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带动模式在川区乡村引导种植饲料玉米,农户种植的青贮玉米由合作社统一计价收贮,籽粒玉米由集团的饲料加工厂收购,在籽粒玉米收购中他们把外购玉米省下来的运费计入粮价中让利农户,雁之牧饲料加工厂年转化玉米约12万吨,仅把运费计入粮价让利农户这一项就可以为农户增收3000多万元。

朔州市在产业项目扶贫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特色农业扶贫。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共落地特色农业项目9918个,享受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贫困人口24795人,其中,种植10998人、养殖8903人、加工4600人。

——草牧产业扶贫。抓住全国草牧业试点示范市和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的有利时机,全面实施苜蓿行动,全市发展草牧85万亩,带动贫困户462户实现增收致富。

——光伏收益项目扶贫。全市共有光伏扶贫电站29座,总规模79284千瓦,总投资5.9亿元。其中,村级电站27座,集中电站2座。全市村集体经济均增收20余万元,收益惠及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0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旅游项目扶贫。全市共发展旅游扶贫村242个,带动2716人。

——实施金融小额信贷扶贫。全市累计发放小额信贷3.75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204人。

——农业科技扶贫。共落实项目科技扶贫项目220个,带动贫困户690户。例如,山阴县实施渗水地膜覆盖技术项目,规模种植旱地谷子8万多亩,带动7个乡镇、56个村、20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

——电商扶贫。全市共建13个电商平台近300个电商网点。电商扶贫覆盖43个贫困村,促进80多种农副产品上线,带动贫困户12000多户。

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拉动乡村振兴牵引力,优化乡村振兴承载力,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不断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朔州市高度重视农村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努力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他们激励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带民致富,新乡贤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在福建宁德市委党校、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举办2期乡镇党委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培训71人。全市通过扶贫车间、公益岗位、企业吸纳、外出务工等多种途径共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口4577人,实现收入9154万元。对全市40891名一般贫困人口全部进行了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了每户贫困户有一个“明白人”。市妇联为贫困妇女搭建致富创业平台,建立“2+7+N”妇字号基地18个,选树妇女致富带头人68名。举办种、养、加实用技术和手工编织培训班35期,累计培训妇女5000余人。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全市贫困县所在小学、初中毛入学率均已达到100%,年度辍学率保持在0.5%的省定标准内,中小学巩固率分别达到99.5%和98.5%,均达到了省定指标,“三残”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对考入大学、中职教育以及义务教育的贫困学生实现了政策保障全覆盖。

乡村文化是农村的发展动力,能为农村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激励广大农村群众不断朝着全面小康阔步迈进。朔州市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低保户”“科技特派员”“文明新风尚”四项措施。全市256个贫困村都建有文化活动阵地,落实科技扶贫项目436个,带动贫困人口2180人,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1200人。

与此同时,朔州市着力推进生态振兴,他们部署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全面铺开270个重点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28个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14个村被确定为首批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在生态建设扶贫方面他们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一是造林绿化助力脱贫。全市每年实施造林工程16万亩以上,由辖区内贫困人口成员比例不低于80%的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二是经济林果助力脱贫。全市累计发展经济林果面积3万多亩。其中,平鲁露地杏树1200亩;山阴露地杏树3200亩,桃、寒富苹果200亩,葡萄600亩,设施水果1200亩;右玉县露地杏树300亩,沙棘26万亩。全市发展经济林果带动贫困人口近2500人。如右玉县对所有造林项目全部通过议标方式落实到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带动323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100元。依托天保、未成林等管护项目和国电集团绿色发展基金,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3名,人均每年管护增收5300元。三是资源管护助力脱贫。全市目前共有84个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共吸纳1397名贫困人口入社参与,贫困人口参与造林总收入1620.5万元,人均增收5800元;全市共安排贫困护林员1046人,参与护林总收入1342万元,人均增收6414.9元。四是退耕还林助力脱贫。优先将贫困户25度以上的坡耕地、陡坡梯田、沙化耕地等六类生态承受力弱、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共退耕还林9600亩,其中,贫困户享受政策120户。五是清河行动助力脱贫。从2018年起,朔州市实施桑干河清河行动,共清理淤泥256.7万方和黑臭水体44.3万方,清理垃圾163.2万方,清理违建171处、浚河117.1公里、固堤47.7公里,桑干河沿岸3乡14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受益。

完善工作机制,做好动态管理,引深驻村帮扶,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增收项目,带动农民增收,用心、用情、用力确保扶贫工作有力有效开展   

朔州市重点健全完善“八大机制”,确保扶贫工作有力有效开展。一是责任机制。严格落实“双组长”制度和“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责任制,建立市、县(市、区)委书记扶贫工作台账,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带贫机制。推行“大产业引领、小企业辐射、微组织带动”的发展方式,依托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广泛推广“连片开发式、资源入股式、订单合作式和龙头带动式”扶贫模式。三是考核机制。严格落实《朔州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方案》,从减贫成效、动态管理、精准帮扶、资金投入、政策落实、组织领导6个方面对各县市区扶贫成效和市直单位帮扶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四是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市、县两级扶贫资金统筹使用机制,加大对各类扶贫资金的整合力度,实现财政资金投入总量和増幅双増长。今年,市级投入专项资金扶贫7300万元,较上年增长10%。五是干部帮扶机制。市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出战,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帮扶、机关单位定点帮扶、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党员干部联户帮扶的“四帮联动”机制。六是政策落实机制。把“三农”普惠政策、扶贫特惠政策、行业优惠政策等117项政策编制成册,发放到各级扶贫干部和贫困户手中,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落实度。七是监督巡察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专员制度,实行定期巡察。对包村领导、市直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联村企业工作情况按期排队亮相,并予通报。八是扶贫干部培养机制。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发现培养使用干部。

以“三基建设”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活动,以党建工作引领干部驻村帮扶,严格落实“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继续实行帮扶全覆盖。不断强化各级帮扶主体脱贫攻坚责任意识,加强各部门对扶贫工作的资源要素支撑和制度供给,引深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继续严格落实“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制度,严格执行各级领导“双签”责任制,落实干部驻村帮扶“两包三到”和“六大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高标准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加快补齐“精神贫困短板”,防止扶贫成“扶懒”。并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着力构建“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市里对接省级脱贫攻坚数据平台,大力开展数据库、政策库、项目库、人才库“四库”建设,努力推进行业信息与建档立卡信息有效共享,加强建档立卡数据和农村贫困统计监测数据衔接。落实全市动态管理实施办法,健全完善动态监测常态化管理机制。强化对市、县、乡、村四级信息管理人员的专门培训,结合全市万名干部跟踪贫困回访行动以及干部驻村帮扶等,对识贫、脱贫、帮扶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特别是边缘易贫近贫人口实行常态化重点跟进,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真正推进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朔州脚步”铿锵有力。朔州市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力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持续强化责任落实,持续实施项目帮扶,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做好动态管理,持续引深驻村帮扶,众志成城,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在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编辑:曾珂

关键词: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