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薪火相传忆先贤———海沧历史名人谱”

2019年09月02日 20:17 | 作者:照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邱菽园:妙笔生花满星洲

一提起新加坡,就一定会想起“星洲”这个浪漫的别名。但你是否知道,这个别名竟是厦门市海沧区的一位读书人取的。

这个传奇的人物到底是谁?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902193742

他的名字叫邱菽园,1874年生于今厦门市海沧区新垵村惠佐社。当时,他的父亲邱笃信已经是当地有名的新加坡侨商。1881年,8岁的邱菽园被父亲带到新加坡生活。由于父亲的重视,他自小受诗书琴画熏陶,在诗文上兴趣很大,也颇显天分。

经过多年苦读,邱菽园在21岁时考中举人。这时,正值中日签订《马关条约》,邱菽园义愤填膺,加之他始终坚持维新,是康有为及其思想的忠诚拥护者,参加了“公车上书”。他后来发现那些口喊主战的人皆口是心非,他从此便绝意仕途,返回新加坡,以他的学识、才气和胆略,开启传播中华文化的文学活动。

在新加坡,他或商或文,为人豪放、倜傥不羁。1896年和1897年,他“连岁创立丽泽、乐群两社,慨输巨金,月课时务策论,宏奖及于辞赋”,以诗会友,为栖居海外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交流切磋的平台。他的言行也使新加坡成为海外维新、拥康、保皇、起义的一大重镇,他本人为各地维新志士所认同,被康有为称为“天南一柱”。

邱菽园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内忧外患、动荡纷乱之时。于是,他利用自己在华人圈的影响力,于1898年创办《天南新报》,自任总理(即社长)兼总主笔,力主改革。后又承办《振南日报》,并担任《南铮日报》《觉华周报》《星洲日报》编辑,针砭时弊,对中国国内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乱象大加笔伐,唤醒了华侨关注时局、关心祖国的意识。

邱菽园远在海外,却仍心系祖国,他以诗明志,发出了“飞扬猛士今谁属,天地无情自击撞”“抚身恨不着征衣,犹有雄心未脱凡”等豪情满怀的诗句,爱国之心了然可见。

传统教育的熏陶深深地根植在邱菽园的血脉之中,他在报纸上大量刊登了复兴儒学的言论和宣传儒学思想的文章,在殖民统治下的东南亚掀起了一股“儒学热”,积极推动了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和汉学在华人社会的普及。他同林文庆等人,一起主张在新加坡建孔庙、设学堂、复兴儒学。提出了“以中学为主,首在重伦纪,知孝悌,识种族,念本原,将来旁涉西学,方不至尽弃其学而学之”的思想,让海外的华侨子女不忘本、不丢根。

邱菽园担心出现“女与父殊,子与母习,移华而巫,尽变种质”的局面,就资助并参与了新加坡第一所华人女校的建立,让妇女懂得文化,在当时新加坡华人社会中反响巨大。

晚年的邱菽园在仅能维持生计的情况下,仍然热心文化、教育、宗教及社会公益事业。1941年,邱菽园病逝于新加坡,享年68岁。

在下南洋的先辈中,白手起家、在海外成为巨富的大有人在,但以诗文作品在海外扬名立万的“儒商”却寥寥无几,邱菽园更是被称为“南侨诗宗”而闻名于世。纵观邱菽园的一生,他在新加坡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志,创文社,办报纸,建孔庙,兴儒学,支持康、梁变法。在经历半个世纪跌宕起伏的海外生涯中,他为后世开创了许多政治、文化功业,更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其中最能代表他文学成就的是《邱菽园居士诗集》《啸虹生诗钞》,他的诗从数量和质量来看都是东南亚华文界数一数二的,新加坡地区多次召开邱菽园学术研讨会,对邱菽园的生平进行深入研究。

厦门市海沧区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廖艺聪认为:邱菽园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在南洋的典型代表,他的人生历程是中华文化在南洋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亦是中国政治对南洋影响的过程。可以说,他以及背后所代表的一部分华人社群,是中国与南洋持续不断互动的中间人。(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政协供稿)



编辑:周佳佳

01 02 03

关键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 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