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薪火相传忆先贤———海沧历史名人谱”

2019年12月05日 20:44 | 作者:照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林文庆:风雨厦大十六载 学贯中西树典范

在厦门大学校园中,“文庆亭”静静地坐落在一湾碧水的环绕中,亭旁矗立着一位老人的塑像,目光温和而坚毅,仿佛穿越了百年的时光。这位老人名叫林文庆,曾操持厦大16年之久,和陈嘉庚先生一起,倾其一生奉献教育,他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杰出先贤,集名医、实业家、儒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于一身,被誉为“新加坡圣人”。

林文庆(1869—1957),字梦琴,祖籍福建省海澄县(今厦门市海沧区鳌冠村)。1887年,林文庆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因品学出众成为该学院首位获得英国女王奖学金的华人,进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深造。1893年,林文庆回到新加坡挂牌行医。1894年,他在直落亚逸街与人开设“九思堂西药房”,以高超的医术和对穷苦患者的关照,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林文庆曾治愈中国清朝驻新加坡总领事、诗人黄遵宪的肺病。为表扬林文庆医术高明,黄遵宪特制匾额,上书“功追元化”四字,一时传为佳话。1895年以后,林文庆兼任新加坡政府医官。1911年,他回国任清政府内务部医务顾问,兼任北京西医院监督。

林文庆是位实业家,在新马经济开拓史上,至少有两件事与林文庆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1896年,他在新加坡购地4000亩,开办马来西亚第一家橡胶种植园——联华树胶公司,继而在马来西亚地区推广,被陈嘉庚誉为“橡胶种植之父”。他还是新加坡银行保险业先驱,1912年至1920年,他先后与人合资创办华商银行、和丰银行、华侨银行和华侨保险公司,后来力促华商、和丰、华侨三家银行合并为新的华侨银行有限公司。

林文庆是移风易俗的改革家。早在英国留学期间,他接触了改良主义思想。1898年出任“华人改革党”领导人,力排众议,发起“剪辫子运动”“反赌博场”运动。他反对妇女裹足,反对吸鸦片,破除旧习,积极推动南洋华侨社会习俗改革;他还提倡女子教育,开社会风气之先,被誉为“道德社会及教育革新之热情者”。

林文庆是活跃的社会活动家。1895年至1921年,林文庆五度当选海峡殖民地立法会唯一华人议员,在他担任立法议员期间,为侨居地华人争取权益。1897年,他与宋旺相合作创办《海峡华人杂志》,与邱菽园组织“好学会”,以唤起华侨华人对政治、时事、学术和科学的兴趣。1906年2月,孙中山到新加坡组织同盟会分会,林文庆欣然入会。1912年初,应邀到南京担任孙中山的私人秘书兼医官,后任内务部卫生司司长。他追随孙中山左右,为创建民国出力,他那有“共和胡子”之谓的长鬓,就是那段革命岁月留下的痕迹。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厦大的“创校”校长(第一任校长邓萃英未到任)。1921年4月,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6月,邀请林文庆出任校长。林文庆放弃在新加坡拥有的一切,来到厦门,成为厦门大学的第二任校长,开始了长达16年的校长生涯,誓言把厦大办成一所“生的非死的、真的非伪的、实的非虚的”大学。他捐出了大部分财产。在陈嘉庚校主的支持下,林文庆把厦大从荒凉的演武场打磨成学科体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现在厦大广为人知的校训、校歌、校徽等,都是在林文庆担任校长时确定的。他重金聘请知名教授,一时间厦大群贤毕至,名流云集,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学术风气浓郁,基本实现“南方之强”的办学目标。陈嘉庚评价说:“在南洋数百万华侨中,而能通西洋物质之科学,兼具中国文化之精神者,当推林文庆博士。……十有六年,牺牲自己利益,舍身回国,从事清苦,力任艰巨。其爱国真诚,兴学热念,尤为数百万华侨之杰出。”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加坡沦陷,林文庆被迫出任“华侨协会”会长,但他借此保护了李振殿等一批华侨领袖。

禾山巍巍怀师德,鹭水泱泱见道心。2005年4月6日,“文庆亭”在厦大落成,以纪念追随陈嘉庚的“教育救国”理念的林文庆先生,并镌文:“一九二一年六月,林文庆博士应校主陈嘉庚先生之请,接掌厦门大学,倾其睿智才学,运筹操劳,主理校政十六载。学校事业蒸蒸日上,硕彦咸集,鸿才叠起,声名远播海内外,与公办名校并驾齐驱”。这短短几行字,就是对林文庆一生最好的评价。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政协供稿)

4

厦门大学校园内的文庆亭及林文庆塑像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杨衢 衢云 文庆 林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