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北京鬃人:不简单的盘中戏

2014年02月12日 15:57 | 来源:《画界·工艺美术》
分享到: 

  在过去,鬃人是受到京城百姓普遍喜爱的玩艺儿之一。冰心先生当年在散文《我到了北京》中描述鬃人道“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鬃人铜盘戏出。这是一种纸糊的戏装小人,最精彩的是武将,头上插着翎毛,背后扎着四面小旗,全副盔甲,衣袍底下却是一圈鬃子。这些戏装小人都放在一个大铜盘上,耍的人一敲那铜盘子,个个鬃人都旋转起来,刀来枪往,煞是好看。” 著名戏剧作家翁偶虹先生在《逛庙会》一文中写道:这种工艺品,老北京人习惯的叫做“铜茶盘子小戏出”,而真正的名字却是“鬃人儿”。……而我之所以迷恋甚深者,主要是制作这些鬃人儿的巧匠王公很懂戏,他制作的鬃人儿的穿戴扮相以及脸谱、把子都是具体而细微得和舞台上的演出一样。……我最喜欢那两人一组的《龙虎斗》、《湘江会》、《金钱豹》、《白娘关》……真是无一处不生动,无一处不内行。翁先生的几句话道出了老北京人喜爱鬃人的真正原因,那是因为它是京剧的缩影。所以制作鬃人,不懂戏是万万不可的。

  传统的鬃人用泥做头面,高粱秆、纸绢做身子,下端粘一圈几毫米长的猪鬃,身体呈圆锥型,两支手臂借鉴了皮影的特点是扁平状的,用细铁丝连接在一起,运动时可以上下摇摆。为了让鬃人更具有观赏性,白大成先生开创性的让鬃人长上了腿,而且手臂也更加写实了。服饰则变过去的纸质为绸缎。帽子、头饰上的绒毛用毛线揉成,兵器里的刀用的是薄铝片,翎子则是孔雀毛。一切造型、身段、就连神态表情都能做到和舞台上几近一致。这就使得鬃人成为了戏剧爱好者的宠儿;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而成为了全世界中国迷们的宠儿。

  白大成先生介绍说,制作鬃人主要有:磕泥头,泥头着色、勾脸、装盔头,扎身体底垫,剪、画、粘贴衣服,塑造型,做兵器配饰,组装,粘鬃毛等几项工序。每一项都必须细致操作,有一道工序出了差错都会达不到整体的效果。看似简单做来难的鬃人,使许多仿制者望而却步,而白大成先生却始终坚持着手工创作。他说,鬃人的精髓在于要把自己对戏剧人物的理解融入到鬃人的创作中去,要赋予它以灵气,也只有手工创作,才能保持住鬃人艺术特色。现在白大成先生正逐步将鬃人的制作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儿子白霖。“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传给他手艺更重要是让他懂得其中的文化内涵。”白大成说。现在,年过七旬的白大成正在着手设计制作一系列失传的戏出和花会,他希望这些鬃人能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流传后世。

 

编辑:李勤

1 2

关键词:鬃人 制作 白大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