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委员纵论粮食安全: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

2014年02月15日 17:02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林绍彬:

  构建粮食安全须加快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健全下管一级的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制度

  ●选择集中连片的标准农田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建设

  我们曾就“建立粮食安全有效机制”问题赴相关粮食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地方粮库建设问题。许多地方粮食库点设施陈旧老化、年久失修,现代化仓容缺口严重。二是储备粮轮换管理费用问题。随着保管用品、保粮器材、水电等直接费用随物价上涨,保管费用已不能满足储备管理需求。三是粮油质量监管问题。一些粮食质量检测机构仍属企业单位,不符合质量监测机构设置原则;不少县(市)粮油卫生指标检测能力较低,检测设备落后。四是民营粮食企业问题。许多地方骨干粮食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由于享受不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粮食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企业积极性受到影响,导致应急粮食加工、供应网点逐年萎缩。五是粮食批发市场建设问题。一些地方市场建设进展较慢,市场服务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六是粮食行政管理机构设置问题。在机构改革中部分市县粮食行政管理机构撤并,造成职责不清、职能削弱,对粮食工作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我就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谈点看法:在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方面一是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进一步加强对粮食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作为战略性、根本性民生工程来抓,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健全下管一级的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建议做到“米袋子工作三纳入”: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安排的重点项目。三是完善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建议每年年底对粮食产量增加较多的产粮大省(区)、种粮大户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使他们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动力。

  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一是加快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集中连片的标准农田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建设,使之成为粮食稳产高产高效模式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区、解决季节性抛荒带动区、统一服务先行区。二是扶持优质稻产业发展。鼓励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农业,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开发培育优质米品牌,拓展优质米市场,提高种粮附加效益。建议国家财政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粮食企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扶持,对纳入基地的予以项目支持。三是推进规模化粮食生产。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耕地流转,提高粮食单产和品种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粮效益。四是完善种粮补贴管理办法。适当提高粮食订单补贴标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将农资综合补贴进一步向种粮大户倾斜。

  同时应加快储备建设,提升粮食仓储管理水平;提升质量水平,健全粮食安全监管机制;全面搞活粮食购销流通;稳定工作机构,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

  (本报记者 肖飞 采访整理)

 

编辑:付鹏

关键词:粮食 安全 种粮 补贴 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