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委员纵论粮食安全: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

2014年02月15日 17:02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江苏省政协委员李靖华:

  重视粮食生产“新差距” 破解粮食安全新问题

  ●差距一:农资与粮食的价格差越拉越大

  ●差距二: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与在家种粮的收入差距愈拉愈大

  ●差距三:种粮的收入与其他农产品生产的收入愈拉愈大

  面临国际粮价飙升、国内粮价上涨压力增大,我国粮价形成机制的不完全市场化与农资、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对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导致我国粮食生产销售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差距”现象,需要研究解决,否则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领域中“新差距”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农资与粮食的价格差越拉越大,最近25年,农资价格上涨了大概20倍左右,而粮食价格上涨只有6倍左右;其二是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与在家种粮的收入差距也愈拉愈大,过去是在家种粮一年的收入赶不上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现在则是在家种粮一年的收入赶不上外出打工半个月的收入;其三是种粮的收入与其他农产品生产的收入也愈拉愈大,粮猪、粮棉、粮禽的收入比例都高达1:5以上,种植蔬菜水果等差距更大。

  如果任由这种“新差距”继续恶化下去,会严重挫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危及到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建议:其一是建立农资与粮食的联动机制。为了防止农资价格快速上涨,国家应该完善粮食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国家应该建立农资与粮价的联动机制,来决定对农民增加多少补贴,同时应适当对化肥、饲料等农资产品的价格进行限制,遏制愈拉愈大的农资与粮价的涨幅差距。

  其二是建立我国粮价与国际粮食价格的联动机制。我国的石油价格已经建立起了国际联动机制,国内石油价格随着国际价格的上涨而上涨。我国粮食价格也应该有相似的联动机制,大幅度提高保护价,使我国的粮食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价关系。

  其三是应该大幅度增加种粮农民的直补。目前种粮补贴主要是按承包的耕地补贴,导致有不少农民早已在城市工作,不从事粮食生产,也能够拿到国家补贴,而那些待在家乡租种别人土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却拿不到补贴。这样的补贴方法让那些为国家多作贡献多生产粮食的农民积极性严重受挫。未来应该慢慢过渡到按照农民所交粮食数量进行补贴,交得多就补得多。

  其四是加大对种粮大区的补贴。目前我国的粮食补贴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改变产区补贴销区,让产粮大区得到实惠。我国的“产粮大县”一般也是财政穷县,前些年甚至出现“粮食产区补贴销区”的怪现象。未来国家应该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补贴,加大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粮食安全保障基地,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

  (本报记者 江迪 采访整理)

 

 

编辑:付鹏

关键词:粮食 安全 种粮 补贴 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