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钟秉林: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趋势和路径

2014年05月21日 13:52 |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 钟秉林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趋势

  改革的基本内容:

  改革招生名额配置。现行高校招生名额配置仍是计划模式,由政府行政权力主导进行分配,近年来弊端日益显露。第一,要更多考虑高校自主发展的需求,尊重高校的自主权。第二,招生名额分配要更多考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多寡等因素,对入学机会较少的地区予以适当倾斜。第三,加强对中央部委直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监督,避免对所在省考试过度倾斜。

  改革入学考试方式。现行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方式强调地方乃至全国的统一性,每年仅提供一次考试,考试选择机会少,而且多数考试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因此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探索英语等科目社会考试,一年多考,完善非户籍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考试等举措。

  改革入学考试内容。目前全国统一高考按照“3+X”模式设置考试科目。一方面,文理分科考试不利于对考试综合素质的考察,而且会导致高中生偏科。另一方面,考试内容过度强调统一性,不足以为特定学科和专业人才选拔提供充足的依据。如何根据高校人才选拔全面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以高校人才选拔标准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高考成绩报告内容的丰富度成为改革的难点。

  改革高考命题方式。现行高考命题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和分省命题。改革高考命题方式已经成为保证高考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基础。第一,加强命题专家队伍的建设,保证全国和分省命题质量。第二,进一步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丰富试题来源。第三,组织专家加强对考试规律和标准的研究,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第四,对于经评估不合格或水平明显较差的单独命题省份应收回自主命题权并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改革招生录取方式。现行招生录取方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将高考成绩作为唯一依据,标准单一,高校自主权小;二是设立了名目繁多的加分政策,破坏了高校招生录取的公平政策环境。因此必须改革高考录取方式,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健全人才选拔的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第一,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适当权重计入入学考试成绩或作为重要参考,全面评价学生素质与能力。第二,对具有创新潜质、特殊禀赋或学科特长且符合培养要求的学生,高校可依据自主测试的结果自主录取;对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学生,经所在学校或校长推荐,高校可决定是否录取;对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和地区就业的学生,可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可实行破格录取。

  改革的路径:

  做好顶层设计,实行渐进式改革。第一,细化改革目标任务,形成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第二,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动员各方面力量,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第三,明确改革的责任主体。既要强调中央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允许各地因地制宜进行探索。同时要确立高校的招生主体地位,避免行政干预高校招生自主权。另外,还要加强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建立纠错机制,确保风险可控。

  加大治理力度,规范考试招生秩序。只有考试招生秩序井然,才能保证制度的公信力,坚定公众对改革的信心,否则改革随时可能因为民意的丧失而流产。实行防惩并举,坚决打击各种高考舞弊行为,确保考试安全。清理和规范各种加分政策,让广大考生在相同起点上公平竞争,加大对高校招生工作的监管,尤其是进一步规范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冲突,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诉求,尽可能避免造成既得利益的激烈对抗。一方面对于违规或非法获取的利益,无论面临多大阻力,都要坚决予以取缔。另一方面要实行增量改革或建立补偿机制,保障合理合法的利益,平稳推进改革。

  加强统筹协调,实施配套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系统性很强,只有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教育系统内部和教育系统外部协调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因此在组织好考试和招生这两个环节改革的同时,还要实施一系列配套改革,包括中小学课程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社会管理改革等。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关系到上亿学生的前途,社会关注度极高,稍有不慎即会招致诟病,影响改革进程。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把握改革的主动权。加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让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真正理解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尽可能凝聚共识。多做正面引导,多宣传改革成效,尤其要避免炒作。实事求是地宣传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让公众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有理性的认识和合理的期盼。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高考 招生 改革 考试 高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