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废除211和985中的破与立

2014年11月14日 14:58 | 作者:李劭强 |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分享到: 

  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近日,这样的传闻在网上流传“发酵”。对此,多名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尚未收到有关国家废止“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正式文件。其中,有高校中层干部透露,该校“985”工程新款项仍在进展中。(11月13日《新京报》)

  记得一次科研交流会上,有来自211大学的朋友说,211高校与985高校还是不能相比的,他们轻易就可以获得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根本用不完。听完这位朋友的介绍,在座的老师更加沉默,因为我所在学校连211都不是。这样的感受与失落,来自一般学校与211高校,与985高校待遇上的落差。这种落差也不仅体现在教师的科研上,从学校的建设发展,到教师的薪酬待遇,再到学生的求职就业,211和985就像金字招牌一样,制造着不一样的际遇,也制造着不可逾越的差距。

  所以,有人会对废除211和985举双手欢迎,认为这是公立学校回归公平的一个开始,至少在政府经费拨款方面,可以做到更公平。这种判断当然有其道理。当初划定211和985,是为了重点、突击发展一些高校和学科,让这些高校和学科成为教育改革中的先锋与带头人,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高校队伍,从而以点带面,以部分带整体,在短期内让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大幅提升。但事实证明,在这个目的实现的同时,不同学校之间的发展却不能同步,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在高校发展中也清晰呈现。这显然不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

  所以,废除211和985被看成是一种针对性的改革。虽然,教育部对此还没有明确表态,但从新闻的报道,以及网络的传播来看,人们已经通过这个传闻表达了对高校独立办学与公平发展的诉求。显然,人们在等待废除211和985,以获得更公平、更开放、更自由的发展环境。但问题是,废除211和985容易,如何重建一个更加科学的高校办学评估体系,一个更加公平的财政拨款制度,将成为废除之后的关键。如果废除之后,一个新的体系只是将原有的高校收编、站队,那就是“换汤不换药”——虽然名称不一样,但211和985的实际影响还是会一样存在。这其实就是一个破与立的过程——破从来都是容易的;立从来都是复杂的。

  首先,这个取代的体系必须是科学的。所谓科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这个体系能够正确地评估一个学校、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的实际办学水平。虽然,一些学校现在非211和985,虽然,一些学校现在还缺少一些名气和地位,但如果,这个学校的办学质量真的是过硬的,其某些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是名列前茅的,就应该“英雄不问出处”,将其划归到一个合理的体系中,进行扶持和资助。二是,这个体系是经过一个科学程序制定出来的。一个体系好不好,不仅看其具体的内容,还要看其产生的程序与经过。既然是关于高校办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在讨论和建立这个体系时,就应该看到高校、社会、主管部门之间互动的必要。互动的质量越高,这个替代体系的质量才能越高,这个替代体系才能越趋于科学。

  其次,这个取代的体系必须是开放的。所谓开放,就是这个体系应该是动态的:那些办学质量更高的学校可以轻易进入,并不存在什么实力之外的门槛阻挠;那些原本在列但办学质量下滑的学校应该退出,并不会因为它们曾经进入就一劳永逸。如此,才会有正常的优胜劣汰;如此,高校发展之间才能有良性竞争。否则,一个僵化的体系将阻碍而不是促进高校的发展。同时,所谓开放,还应该包括评估体系的吸纳性与自我完善性。虽然,评估体系是制度化的稳定的,但教育的事业在不断发展变化,这个体系应该不断吸纳新的优质的思想,完善、提高整个体系,以便做到与时俱进,与教育事业的实际情况俱进。

  211和985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如何对待211和985成为一个面临的实际问题。无论废除之说是否属实,也无论废除是否会“雷声大雨点小”,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是,该有怎样的体系来更合理地管理、规范高校的发展。这就是废除211和985破与立的问题——废除容易,如何建立,却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编辑:曾珂

关键词:高校“985工程” “211工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