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做农民健康守护者

“善医行·中国好村医”颁奖仪式侧记

2014年12月30日 14:22 | 作者:舒迪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在日前举行的“善医行·中国好村医”颁奖仪式上,2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村医获奖。这些被称为“农民健康守护者”的村医们,大都身处偏远的贫困山区。长期以来他们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为了救治病人,村医们走村串户,随叫随到,对每名患者尽心尽力,一干就是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问其原因,答案却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做农民健康守护者。

  12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虽然外面是寒冬料峭,但在此间举行的2014年“善医行·中国好村医”颁奖现场,却是气氛温暖如春,欢声笑语不断。当天,来自全国各地基层农村的上百名村医代表和爱心人士等齐聚一堂,一起见证2014年“中国好村医”的诞生。

  此次“中国好村医”的评选活动由北京善医行村医培训帮扶中心等机构共同发起,旨在表扬为农村百姓健康服务的先进村医,让社会更多地关注农民的健康问题。

  北京善医行村医培训帮扶中心是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梅颖以及爱心人士刘凤梅等共同发起的一个公益机构。该中心启动4年来,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起乡村医生培训组织网络,共培训5000多名村医,超过1000万名村民因此受益。在四川雅安、甘肃岷县、云南鲁甸等地震灾害中,善医行还组织村医学员们远赴震区,协助当地村医救死扶伤,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一致赞许。

  “村医是基层农民的健康卫士,你们在条件困难和收入微薄情况下,做着值得尊敬的事情,承担着半数以上国民的健康责任,感谢你们!”张梅颖在为获奖者颁奖时如是说。

  小山村里的“120”

  “几乎每一名村医的背后,都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和正能量。平均一名村医要守护着约2000名村民的健康。”北京善医行村医培训帮扶中心负责人刘凤梅说。

  不少村医都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在这些山区的村寨里,村医们往往被形象地称为是小山村里的“120”,他们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的。

  出诊,几乎是每个村医的家常便饭。为了救治病人,村医们往往要走村串户,随叫随到,对每名患者尽心尽力地医治。哪怕是半夜,一声敲门、一个电话,都是出发的号令。

  “在一个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独自一人行走在沟坎密布的山村小路上,不时会有一只凶猛的大狗从路边窜出……”来自山东淄博的基层村医王庆伟说:“这就是我当村医20多年来出诊常有的场景,大雨倾盆、风雪交加,也是经常遇上的。”

  在农村尤其是山区出诊,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白天还好,夜间出诊往往充满了意外。“骑车摔倒在山路上、被患者家的狗咬伤等等都是经常的事儿,个中滋味真的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王庆伟告诉记者。

  “当村医这些年,因为出诊,我已经骑报废了一辆自行车、一辆摩托车和3辆电瓶车。”来自河南省长垣县的村医韩付涛笑着说。

  村医如此辛苦,收入却近乎微薄,是什么

  让他们如此坚守?

  “一个人就算活到10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一些有益的事件,那也只能算是虚度年华。”湖南省茶陵县的村医唐爱华平静地说。

  子承父业的守护

  在颁奖典礼现场,记者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许多村医都是子承父业,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接力当村医。在父辈为乡亲们服务几十年后,新一代村医们又毅然接过父辈的药箱,为乡亲们的健康继续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年华。

  “从我记事起,父亲每次出诊都背着药箱,那个药箱一直陪伴他到去世。药箱里装的是常用药品和医疗器械———一支体温计,一个血压计,一个听诊器,一瓶自己制作的酒精棉球,还有几枚银针。在父亲的行医生涯中,那几根银针、几包常用药治好过许多村民的病,也救活了许多乡亲们的命。”一位来自鄂西大山深处的女村医告诉记者说:“受爸爸影响,我也成了一名村医。”

  这位女村医学医有成后,曾经因为村医待遇微薄外出打工,工资远远超过当村医的收入。但做了一辈子村医的父亲用遗愿把她拉回了老家的山村:“我走了,村里就没人给老乡看病了。你一定要留下来,把行医这条路走下去,尤其要关心贫苦的人。”

  真正让她坚定当村医的信念是父亲出殡那天。无数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的深山里赶来,但凡有几分力气的汉子们,都抢着抬棺材,只为回报老村医的一份情义。

  “大山里的小路上,送葬队伍排了很长很长,沿着山路盘了一圈又一圈,绕了一弯又一弯。多年来,只要回忆起这个场景,我总想,这一辈子当村医,值了。”女村医红着眼眶说。

  在许多辈辈相传的村医们心里,守护乡亲们的健康,已经成为一种使命。

  陕西省商南县的村医冯全瑞,是一个少言寡笑、憨厚淳朴的秦岭汉子。和许多村医一样,他也是子承父业当上了村医,而且一当就是20多年。经过自己的努力,他先后取得了医学本科学历和国家执业医师证。

  当冯全瑞在外发展的一个同学得知他已经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月工资却只有1000多元后,多次邀请他去大城市发展,甚至帮他联系好了一家民营医院收入丰厚的岗位。但冯全瑞摇摇头笑着拒绝了,原因只有一个:“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卫生室门口的青菜

  作为村医,要想获得乡亲们的认可,除了医术,更重要的就是医德。

  “如果一心想着要赚钱,那是注定成不了一名好村医的。”这是颁奖仪式现场所有村医们的共识。

  事实上,许多村医在给乡亲们看病时,都是尽量地减免各种费用,设身处地为乡亲们着想。

  湖北省保康县的村医钟元钊,长期为村里一对年过八旬、无儿无女的老夫妇免费治病。“他们家境困难,没钱,但得病了还是得治啊。”钟元钊笑笑说:“我安慰自己说,就当家里多了个长辈。”

  邓志晖是江西省金溪县一个交通不便的偏僻村落———旸田村的村医,他从小看着自己的爷爷和父亲治病救人,耳濡目染间,在20岁那年,他接过爷爷和父亲行医的大旗,一干就是十多年。

  “对我来说,生病的都是乡里邻居,都跟自己的亲人一样。”邓志晖说。正因如此,每一次诊疗邓志晖常常只收十几元钱甚至几元钱,有些时候,干脆就是免费为病人治病。邓志晖一直牢记爷爷和父亲“医者仁心”的训诫,对于附近的孤残老人他长期免费治疗,为此垫付的医药费用自己也说不清楚有多少。

  “还有附近的病人到县里医院看病取了针剂后,因为交通不便就到我这里输液,这是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注射费也没几个钱,我也就往往不收。”邓志晖说,每年来诊所免费输液的患者有好几百人。

  淳朴的村民们是最知道感恩的。每天早上,当清晨的阳光洒在旸田村卫生室的门口时,邓志晖总是会经常发现,在那儿放着几把蔬菜或是几个鸡蛋。“这是村民们怕我不肯收下,悄悄放好的……”邓志晖说,这是最让他感动的时刻,也是他坚持当村医不懈的动力。

 

编辑:曾珂

关键词:“善医行·中国好村医”颁奖仪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