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霍勇:医疗器械创新主要来源于医生

2015年02月10日 15:49 | 作者:李木元 刘喜梅 向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C2015-02-04zx601_P_1_398_181_697_483

 

摄影 本报记者 齐波

 

  我国整体医疗市场规模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就医疗器械而言,我国明显滞后。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量上,更体现在质上。医疗器械产业是高技术产业,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产业之一。但是,目前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偏少,市场占有率也明显不足,换句话说就是原创的东西比较缺乏。

  以心血管领域为例,2013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量超过45万例,使用支架近70万个,其中超过3/4的市场已经被国产支架占据,但很多原创性的东西并不在我们手中。

  在医疗器械创新方面不得不说说以色列。这个人口不足800万的国家居然有近800家生命科学公司,其中半数是医疗器械公司,以色列人均医疗器械专利居世界第一位。现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球囊、支架、人工瓣膜,很多都源于以色列。他们的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在以色列,很多新的医疗器械都来自临床医生的创意。其实,医疗器械创新主要来源于医生。企业也可能有好的创意,但因为不在临床,不可能全面细致地了解疾病诊疗需求,所以对器械的需求和存在的不足,不会像医生那样清楚。在以色列,国家从政策上鼓励临床医生参与医疗器械研发,给予医生丰厚的回报;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的渠道畅通,科研院所和医院都有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社会资本充分参与医疗器械研发,投融资体系比较健全,风投很愿意介入。在以色列,医疗器械从创意到产品上市就是一个接力赛,各个环节都比较顺畅。

  现在中国医生每天连病人都看不完,根本没时间搞创新,也缺少这种意识,更重要的是缺乏动力。目前江苏省人民医院已经进行了有益探索,他们规定:医生的创新成果归自己所有,所产生的效益80%都归自己。从国家层面也应出台政策,鼓励临床医生参与医疗器械研发。

  另外,创新产品一旦出来,我们如何尽快地审批让其入市,形成生产规模,尽快走入临床,也是一个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这两年做了很大改进,发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为创新医疗器械开了绿色审批通道,简化了审批环节等等。但是还需要不断改进,让更多的有创新的、好的产品走向市场、走向临床。

  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政策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我国绝大部分医疗器械都需要进口,人家想给你就给你,不想给你就不给你。只有自给自足,才能不让人家卡脖子。比较典型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目前我国每年新发急性心梗约70万例,其中能够有效救治过来的只有5%。这里有患者及时就诊意识不足、急救体系不健全、医院救治能力有限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医疗器械方面的原因。有些患者没钱,医保不报销,你让一个进口企业减免器械费用,可能性不大。如果国产医疗器械能够保证的话,这个费用就会低不少,患者能够承受,救治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升。

  推动医疗器械创新也符合新医改的要求。医改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从而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产医疗器械做得好、用得上、用得好,会有更多百姓受益。

  (霍勇,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医疗市场 医疗器械 滞后 自主知识产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