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陈仲强:骨刀上的舞者

2015年04月22日 09:55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9213b07eca8065386630682792dda144ad348228

委员名片 陈仲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

 

  成为一名好医生,需要不断地积累,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更需要坚持职业的使命感。只有这样,医生才敢于挑战一个个生命的禁区,并在这些禁区里更改患者的生活轨道。

 

  采访陈仲强,是完成患者申伟(化名)的愿望。

 

  在给记者的电话中,申伟激动地表示,一次由陈仲强主刀的脊柱外科手术,让他从轮椅上站了起来,他的视野因此变得开阔,自信心也如雨后春笋般增长。

 

  了解到陈仲强是全国政协委员,在辗转联系上记者之后,申伟在电话中问我“可不可以通过你们的平台把我的故事讲出来?”

 

  申伟说,他是一个特殊的患者,所以他的故事也许能够释放一些与众不同的正能量,因此讲出故事是他的愿望。

 

  “驼背”人不幸脊柱骨折

 

  虽然已经时隔四周,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官网的院内新闻栏目下,该院完成首例脊柱外科手术的新闻还很显眼。申伟,就是该例手术的患者。

 

  但实际上,重新回到国内做手术,对申伟而言,本身就是个意外。

 

  去年11月底,在美洲工作的申伟不幸遭遇车祸,造成脊柱骨折。本想回国进行手术,但由于病情严重无法乘坐飞机,只好在当地最好的欧洲人开办的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医生告诉他,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申伟就可以站起来出院了。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康复时期。一个多月的时间,申伟只能卧床,之前本来好好的左腿也因手术变得根本无法动弹,脊柱和腿的疼痛让他日日大汗淋漓,以至于他每天都要跟医生谈判,要求注射杜冷丁止痛。

 

  可康复并没有让申伟站起来,虽然左腿已经不再疼痛,脊柱的疼痛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

 

  1月20日,申伟回国。在北京选择了一家骨科见长的三甲医院复查,结果让申伟觉得难以置信———医生告诉他,国外医生的手术方式选择不当,骨折部位固定关节过少,因而造成术后的骨折没有愈合。也因此,患者不能正常行走。

 

  遗憾的是,这家医院指出了申伟之前手术的不足,但是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申伟无奈,又辗转到别的医院,以期寻找手术的矫正方案。最后,经国内专家推荐,申伟来到了北大国际医院,在这里,见到了知名骨科专家陈仲强。

 

  心情忐忑终下二次手术决心

 

  “必须进行二次手术,不然骨折永不会愈合,也就不可能站起来。并且,可以利用骨折部位,矫正患者因强直性脊柱炎造成的脊柱后凸畸形问题。”十分钟时间,在仔细看过申伟的骨折影像片之后,陈仲强果断地给出了治疗方案。

 

  申伟喜出望外,但仍心有疑虑。在国外生活多年的他,惯性思维里,欧美人的医学水平超出国内不是一星半点,因而对国内医学技术的水平,还持保守意见。另外,虽然了解了陈仲强的声名,但对于陈仲强阐述的二次手术达到的结果申伟仍半信半疑。

 

  原来,患强直性脊柱炎多年的申伟,脊柱后凸问题很严重,已有多年时间不能平卧。受此影响,他的视线也被迫改变,看人时不能平视,只能采取类似白眼的目光角度跟人交流。为此他也多方求医,但效果并不理想。

 

  这种驼背、蜷缩上肢和斜眼的形象,让他很是苦恼,因为他在国外的身份,是一家中资公司的执行总裁。其实,我们也不难想象,一位西装革履的总裁,以这种形象洽谈客户时所要面对的异样眼光。

 

  所以,当陈仲强告诉他不仅可以站起来,并且之前的驼背形象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矫正时,他还是发自内心地激动了一下。但一想到手术之后,可能会带来的持续疼痛,以及可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只能卧床不起时,他还是很怵,心理负担很重。

 

  申伟还在术前犹豫的时候,陈仲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已经到了全国两会的会场。那半个月里,申伟用了很多时间去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医生陈仲强。最后,他相信了陈仲强的话———虽然二次手术本身是个很大的手术,但手术难度并不大。

 

  梦一样的“重生”

 

  3月24日,上午9:30,陈仲强手中的骨刀落在了申伟的后背上。

 

  手术持续了3个多小时(不包括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在当天下午2时申伟被推进ICU病房观察时,他得知自己的手术很成功,不仅清理掉了首次手术时使用不当的骨钉、骨棒等器械,将之前骨折部位的短节段固定更改为长节段固定,还利用骨折部位矫正了脊柱后凸的畸形问题。

 

  “也就是说,申伟的一次手术完成了两项手术目的。在这项手术中,患者的骨折被院长做了巧妙的利用。”作为术中第一助手的副主任温冰涛告诉记者,骨折本身是患者的不幸,但如果要做脊柱矫形手术,按照惯例即使患者没有骨折,也要将患者的脊柱截断,从而利用人体力学原理再造脊柱的生理弯曲。

 

  手术之后,申伟了解到,二次手术时他的骨折部位用11枚骨钉、两根骨棒做了3个椎体的长节段固定,而首次手术时国外医院在他的骨折部位仅做了4枚骨钉、两根骨棒1个椎体的短节段定位。从术后的脊柱影像片中,申伟清晰地看到,之前明显的断骨已经被完美地吻合起来。

 

  更让申伟吃惊的是,在术后第三天,他就可以下地行走了,那种站起来的挺拔感觉,以及一望无际的视野,让他仿佛回到了20多年前。还有他一直担心的术后腰腿疼痛问题,并没有出现,止痛药也只用了两天就停止了,对他而言,“这简直就是梦一样的‘重生’”。

 

  是手术,也是艺术品

 

  作为申伟的“造梦者”,陈仲强在谈及这场手术时,语气格外平静。

 

  “二次手术的最大风险,是手术中的神经损伤。因为患者的正常解剖结构已在初次手术时被破坏,所以二次手术时要格外谨慎。另外,因为脊柱局部矫形的效果一般不是很好,往往很难达到患者预期,所以很多有能力进行二次手术的医院也往往避而远之。”陈仲强说,他之所以愿意在患者被多家医院拒绝之后,收下申伟这名“烫手山芋”一样的患者,一方面是因为对二次手术胸有成竹,另一方面是因为身为医者的使命感。

 

  “只有被病人需要,才能体现医生的价值。”陈仲强说,成为一名好医生,需要不断地积累,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还需要坚持职业的使命感。只有这样,医生才敢于挑战一个个生命的禁区,并在这些禁区里更改患者的生活轨道。

 

  在这样的坚持下,很多患者因为陈仲强手中的骨刀“重生”。比如四川女孩张清燕,经历了从弯腰驼背到亭亭玉立的“华丽转身”;比如胸背后凸畸形167度的江苏患者魏先生,30年驼峰被顺利摘掉;比如今天还在医院康复的申伟,实现了从轮椅到挺拔站立的“奢望”。

 

  而在温冰涛等同事看来,陈仲强却更像一位骨刀上的舞者。那一台台精益求精的手术,是他完成的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给您提醒

  用心呵护脊柱

 

  常坐办公室的人,应至少每隔两小时就活动一下颈椎,其中,颈部米字操是不错的方式。具体做法是,以脖子为轴心,让头部按照书写“米”字的笔画方向活动,每次至少5分钟。

 

  脊柱已经出现问题的人,也应养成每天运动关节的习惯,但需尽量避免脊柱过度活动的运动。原则上,能让关节活动的运动有游泳、柔软操等,不能活动脊柱的运动如骑自行车,或会冲撞及接触性的运动如柔道、篮球则应避免。

 

  若您已有脊柱融合或脊柱发生“竹竿状”改变,则需避免脊柱过度受力或弯曲。如不做仰卧起坐的功能锻炼。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负重能力下降,病程长的甚至合并骨质疏松,因此应避免强力负重,使病变加重甚至会发生骨折。该类患者还应慎防外伤,开车时一定系上安全带,尽量不要骑自行车。

 

  健康人平时也应保持良好的立姿及坐姿,每天定时做深呼吸、扩胸、挺直躯干等强化背肌与腹部柔软度的锻炼。这些运动可以维持关节伸展性,可避免或延缓病变的发展。

 

编辑:赵彦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首例脊柱外科手术 强直性脊柱炎 北大国际医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