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合专题聚合

以改革创新精神编制好宏伟蓝图

——全国政协委员献策“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2015年06月15日 10:21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中把握先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了一个历史性交汇点。我国能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机,主要取决于能否有效提升研发、设计、物流、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十三五”如果能够顺势而为,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既可以形成6%—7%的经济增长新常态,又能够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创造有利条件。

  与发展水平相近的金砖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占比明显偏低。建议“十三五”要把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从15%提高到30%—40%,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化、信息化、服务化,到2020年初步完成从“工业2.0”向“工业3.0”的升级,并奠定“工业4.0”的重要基础。

  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三五”规划制定应体现以下方面:

一、 以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综合性的、结构性的,以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推进结构性转型,不仅对缓解短期经济下行的压力有重大作用,而且对“十三五”的经济转型升级有决定性影响。

二、 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服务业发展不缺国内需求、不缺资金,关键在于市场开放。从实践看,改革停留在放松管制上很难适应服务业发展的大形势。这就需要确立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新思路,以尽快实现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业领域对社会资本的全面放开。把破除行政垄断作为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点,在加强服务业领域反垄断的同时,尽快放开服务业领域的价格管制,以形成市场决定服务业领域资源配置的新格局。

三、 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推进服务贸易强国进程。推进国内自贸区“提质扩容”,以促进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双边多边自贸区建设,以服务外包为重点形成国内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平台,未来五年服务贸易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至20%。

四、 从多方面破题结构性改革。尽快启动消费税改革,并明确作为地方主体税种,激励地方政府成为创造市场环境的主体、公共服务的主体;对小微企业设置更低的增值税税率,提高企业所得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形成小微企业的自动减税机制;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社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民间金融创新发展、规范发展;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的门槛,提高技术应用型高校的比例。

五、 以深化政府改革推动结构性改革的突破。把全面推行负面清单管理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尽快把建立公益法人制度提上改革日程,形成政府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的联动改革方案;形成多元供给的公共服务新体制。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江泽慧:全面提升生态意识促进国家生态文明现代化

  “十三五”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强化生态文化引导融合能力,提升社会管理阶层执政和决策的生态意识,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 打造生态文化城镇和美丽乡村。在旧城改造中促进功能提升与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形成多元开放的现代城市生态文化;打造倡导中华美德之风、遵循传承创新之道、践行生态文明之路的美丽乡村和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以制度保障生态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少边穷”地区消除贫困,实现生态文化保护与增进百姓福祉的统一。

二、 加强生态文化遗产地保护建设。对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等的生态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保护与修复完善;重视对农业生态文化遗产地保护;总结当前生态博物馆创建的实践和经验,在具有历史传承和科学价值的生态文化原生地,创建没有围墙的生态博物馆,由当地民众自主管理和保护其文化遗产,提升保护地民众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实现生态博物馆本土化并与消除文化原生地的贫困同步。

三、 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和传播功能建设。开展国家“一园三基”建设。建立一个“国家生态文化博览园”,开展“生态文化创新基地建设”、“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三项工程。在现有基础上巩固提高“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等创建活动。培养生态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加强公共场所对生态文明的传播功能。

四、 倡导“生态文明从我做起”,拓展生态文化互动体验。政府倡导,社团推动,民众广泛参与。在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荒漠化日、生物多样性日等“绿色节日”,推进社会民众广泛参与,营造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开展生态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

五、 延展“一带一路”生态文化。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以华夏古村名镇、茶马古道等地域古丝绸之路生态文化遗产和民族风情、民间艺术等为载体,承接古今、连接中外;搭建开放多元、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交流平台;拓展区域间、政府间、国际组织间生态文化交流互鉴,传播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化精神,赋予古丝绸之路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新的时代内涵,助推陆海丝绸之路双边、多边和区域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方合作。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献策“十三五”规划 改革创新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