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尤良英和她的维吾尔族弟弟

2015年09月16日 19:55 | 作者:朱玉 姜琳 马锴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磨合

  “别看今天我们相处这么融洽,当初可没少‘打架’。”尤良英突突突地说,麦麦提呵呵呵呵,笑。

  那时候,麦麦提只知道自己家里穷,尤良英却知道为啥穷——种地没技术、花钱没节制,干活太随意。

  就拿捡棉花来说,一般壮劳力,一天可捡100多公斤,但麦麦提一开始只能捡不到10公斤,而且干着干着,人就跑到旁边树林里睡觉去了。

  每逢巴扎日,麦麦提扔下工作,与朋友结伴上街。哪怕是吃个凉粉,也要玩一天,然后把挣的工钱全部花掉。

  尤良英心里急,脸上不敢急。看他们歇了一会,尤良英就过去,像哄孩子一样,“可以起来了吧?可以劳动了吧?”

  麦麦提拾棉花,与尤良英不一样。

  尤良英双手左右开弓,抓着棉花的手直接塞进腰里围着的花包中。

  麦麦提一只手摘棉花,然后交到另一只手,再把一把棉花塞进腰间,效率明显低一截。

  尤良英反复纠正,麦麦提还是不改,尤良英气得啪啪地打,打他的手。

  麦麦提生气了。和田的维吾尔族男人,在新疆是出了名的固执、倔强,说一不二。麦麦提也不例外。

  他把砍土镘往地里一甩,再也不干活了,用简单的汉语吼着:“不劳动!”

  尤良英有办法。

  她快手快脚地摘了一大捧棉花,笑眯眯地捧到麦麦提面前,“白白的,好好的棉花,要不要?”

  这些由尤良英采下的棉花,工钱算在麦麦提头上。

  麦麦提笑了,伸手去接。

  事后,尤良英说,只要他接,就好,说明麦麦提愿意挣钱去改善生活。

  这个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的女人,不知道哪里来的管理学知识。先是提升了“激励机制”,规定“捡棉花超过50公斤额外奖10块钱”;再是改进了“团队建设”,不管汉族还是维吾尔族节日,都给买面买肉。

  慢慢的,麦麦提不仅越捡越快,而且也逐渐适应了捡花季紧张的工作节奏。

  学习语言,大家在地里边干活边“指物翻译”,尤良英说维吾尔语,麦麦提说汉语。

  但一不小心就闹了笑话。

  有一次,尤良英要“耙子”,麦麦提以为叫他回房子,掉头就地往外走;尤良英说找“鞋子”,麦麦提按照她的重庆口音,把自己的孩子给领了过来。

  一向精明的尤良英开始“犯傻”。

  别人给维吾尔族拾花工九毛五一公斤的工钱,为留住工人,尤良英给他们算一块钱一公斤;自家地里活差不多了,尤良英还张罗麦麦提上别人家干活,每天带着下地、小四轮接送。

  很多人感叹,尤良英在这个维吾尔族工人身上花的心思之多,远远超乎想象,对自家亲戚,恐怕都很难这般宽容体谅。

  麦麦提挣了钱喜欢随手花掉,挣的不少,却积蓄不起来。

  尤良英跟麦麦提说,你挣的钱先存我这里,年底一起给。

  刚开始还好,可存到4400块钱时,麦麦提突然提出要把钱拿走,怎么劝都不听,最后两人吵了起来。

  尤良英也是有脾气的人。她跑到银行取了钱,打算往麦麦提面前狠狠一甩,再也不管他了。

  伸出手的刹那,她又把手缩回来。“走,去团领导那里。”

  麦麦提气得蹦高。最后,尤良英硬是把钱留在兜里,在团领导和派出所见证下,给麦麦提写了张欠条。

  为什么尤良英坚持不给麦麦提这个钱?

  尤良英说,就是要把一大笔钱交给他,让他知道,积累和勤劳一样重要,积累可以办大事。克勤,还要克俭。

  尤良英说,一到自己气得忍不住时,脑子里出现的,就是麦麦提家可怜的家境。为这个,她要忍,还要一忍再忍。

  年底,麦麦提回家的时候,尤良英拿出了一大叠钱。

  第一叠拿给麦麦提,一万四千元,麦麦提爽快地收下。

  第二叠,一万元,麦麦提一愣,犹豫了。

  尤良英说,拿啊,为什么不拿?是你挣的。

  这时,麦麦提还欠着尤家一万元钱,尤良英没有扣下他的工资抵欠账。

  第三叠钱拿出来,4000元。

  麦麦提彻底傻了。尤良英说,这是我借给你的。那些钱你去还债。这个钱,家里要生活。

  这一笔钱,是尤良英算好的,可以基本还清麦麦提家外债。

  麦麦提眼圈一下红了。“阿佳,谢谢你。”

  阿佳,是维吾尔语中姐姐的意思。这个称呼一直保持到现在。

  回忆当时的场景,尤良英仍然很感慨,“那时是麦麦提欠我一万块钱,却让我反过去给他打借条。你说合理不合理?帮助别人真没那么容易,得多一点耐性,多一点办法。”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尤良英 维吾尔族弟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