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深圳滑坡事件救援进程盘点:寻找生命之光

2015年12月21日 19:42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在20日中午展开搜救后,深圳市光明新区滑坡灾害救援工作21日凌晨进入“机械加人工网格搜救”阶段。截至21日下午5时,广东省、深圳市已经组织2906名救援力量进入现场展开搜救,投入各型特种车辆406台、生命探测仪123台、搜救犬30条,共开展了9次地毯式排查。

时断时续的细雨、松软的积土、相当于50多个足球场的覆土面积、最厚处有四五层楼房高,逐渐下降的气温、狭窄的救援通道……新华社记者从救援现场和救援指挥部了解到,救援第一个24小时,面临多重困难有待克服,陆续发现的生命迹象正在成为时刻吹响的号角,激发现场每一位救援者的斗志。

松软的泥土成为最大挑战

一脚踩下去,泥没过脚面;拔出脚来,泥沾满鞋子——在经历20日夜间时断时续的小雨后,21日的救援现场依然被一个“软”字所困扰。

在当天举行的第四次情况通报会上,参与救援的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国楠表示,滑坡土质的特征就是“非常松散,含水量很高”,人走到现场,脚会陷下去,在上面行走都非常困难,“导致施工救援包括我们的车辆上去也非常困难”。

“软土”太多。此次灾害滑坡覆盖面积约38万平方米,等于50多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21日上午已经有120多台挖掘机在现场作业。来自广州军区的一名现场救援队伍指挥员告诉记者,挖掘本身难度不大,但现场泥土水分太大、过于松软,挖掘机难以大批量进入现场,另外如此大规模的泥土运输出去倒往哪里也是一个难题。

“软土”太厚。目前垮塌下来的淤泥渣土累积厚达数米至十数米,有的地方站在上面几乎和周围厂房的四五层楼房一样高。少数当天仍然能够发现生命迹象的地方需要开挖到泥土表面以下六米深,需要开掘出一个表面宽达400平方米的大坑才能确保安全施工,这就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深圳市住建局局长杨胜军表示,20日19时左右,现场确认滑坡主轴能量已基本释放,滑坡土体已基本趋于稳定,可以在滑坡和倾斜的房屋建筑物开展抢险救灾活动,但由于滑坡主轴周边边坡有高差,滑坡后面有少量滑坡,而且时逢下雨,抢险仍有风险,“我们在组织大型机械进行开挖的时候,既要考虑对有可能掩埋在土体下方人员的伤害,也要考虑次生坍塌和滑坡等灾害影响救援人员的安全。”

机械+人员网格式搜救逐个排查

21日3时,现场指挥部决定将灾害现场调整为机械加人工网格式搜救,调用78台挖掘机从不同方向展开大规模挖掘,同时组织1200名消防、武警和公安民警配合开展搜救工作。

“所有队伍分片负责,每个片区一个挖掘机搭配三个消防人员,挖掘机负责大范围挪土,消防员负责精细化搜救。”一位现场消防人员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

他说,通过不同型号的生命探测仪,救援人员可以用摄像镜头、雷达扫描等不同方式对现场进行探测,但和房屋垮塌不同,泥土滑坡后受压板结,可供探测仪发挥作用的空间极为有限,“进展较为困难”。

21日12时30分许,救援人员在一处泥土堆积地发现生命迹象。指挥部随机调动五台挖掘机赶赴现场作业,具体进展仍在后续追踪之中。

“救援车源源不断,救援人源源不绝”。深圳城建通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司机彭辉21日2时接到通知后,花了两个小时赶到事故现场协助运输泥土。他说:“没有觉得辛苦,因为我现在是在做善事。”

搜救犬无人机全部上阵,不放弃一线生机

杨胜军表示,目前深圳已组织国内有关岩土工程专家、建筑结构专家、燃气工程专家同时赶赴现场,一共有15名专家为抢险救灾提出技术援助。

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搜救犬和无人机也难以发挥最佳搜救功效。广东省消防总队惠州特勤支队队员谢泽栩20日晚带着一条搜救犬搜索了3栋楼,但没有收获。谢泽栩说,搜救犬主要靠识别人散发出来的气味搜救,此次灾害现场都被泥土覆盖,散发出来的气味受很大影响,搜救也难了很多。

参与无人机搜救的深圳艾特航空科技公司员工吴浩说,无人机搭载搜救应用器械,可以对手机信号进行探测,但现场土方太厚,无人机只能尽量贴着地面飞行,而施救人员也产生手机信号,这也增加了搜救难度。

有岩土工程专家认为,这是国内外城市地区少见的大规模滑坡灾害。“这一次滑坡是我从业30多年来第一次见到的规模。”刘国楠说,在城市的丘陵地区发生这么大的灾害是很少见的,国际上只有印度尼西亚上世纪90年代一个垃圾填埋场滑坡、引发泥石流造成很大损失,在国内这应该是第一次。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在为每一线生存希望而奋斗。在事故处置过程中,深圳本地多支民间救援队伍主动“请命”参与救援,总部位于北京的蓝天救援队也专程从外地赶到深圳参加救援。一名蓝天队员在现场向记者表示,自己专门请假来参加搜救。他说:“给生者以希望,给死者以尊严,这就是我们志愿者的最大心愿。”(记者王攀、詹奕嘉、吴涛、周强、陈寂)(完)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深圳滑坡事件 救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