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钱学明:人在“履途”

2016年03月29日 08:58 | 作者:王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如果说,人与自己的身份是相互塑造和成就的关系。那么,钱学明赋予自己委员身份的性格就是善言、耐心、讲条理;委员身份给予他的,是细心、坚持和骄傲。他和他的政协委员身份,互相砥砺前进。

钱学明1

钱学明

爱发言的“香饽饽”委员

“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提高效率、补短板降成本。可行方法一是规模化,二是社会化分工合作……”2016年3月6日上午,民建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钱学明委员“发声”,提到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

“房地产去库存,要关注主体政策的调整,公积金政策的优化。”3月6日下午小组讨论,钱学明委员又一次发言说的是关于“三去一降一补”。

“产品质量问题背后是市场秩序的无序和混乱,既有政府监管问题,也有行业自律问题,地方保护、人情社会等的影响。所以要重视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3月8日上午联组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钱学明委员说的是他眼中的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方法。

“我建议应加大对公募基金会的支持力度。但管理要严格,强化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宽进严出’,一个机构出了事,会打击整个社会募捐的积极性。”3月10日,小组讨论慈善法草案,钱学明委员依然“有理有据有话说”。

一场、两场、三场……听了民建界别所有小组讨论,记者发现钱学明委员几乎没有“遗落”任何一次发言机会。“学明委员再来讲讲”也俨然成为小组讨论主持人周汉民常委的“高频短句”。

在全国两会任何一个情境下的发言其实都不容易,不同于日常轻松交流与表达,这样一个一年一度的场合,吸引的是最广大民众的注意力。每一次发声,出发点和支撑力都要经得起推敲。代表了多大群体的意愿,背后是不是有严肃调研支持,都很重要。不仅“愿意说”,还要“有话说”,更要“说得有理”,其实是很高的要求。

“用嘴,就是会说,不做哑巴委员,这是最基本的。没有调查研究,只是道听途说,也拿来说,当然效果不会好,也可惜了政协委员的荣誉。”钱学明委员说,要“做到说到”。

“2008年当了民建广西区委主委后,工作就被调研填满了。有发现、有思考,有实践,我当然写提案,当然要发言!”钱学明委员坦然说起自己“发言多”的原因。末了还认真问起记者,“我说话不啰嗦吧?”

其实,不仅“不啰嗦”,还很有条理。钱学明委员不知道,在两会记者眼里,他是受欢迎的“香饽饽”,不仅因为他发言多、线索多,还因为讲问题“很清楚”,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为人和善,记者们都觉得他“常常带笑,特别容易交流”。

温和且“有料”的结果就是,两会期间,每天中午和下午小组讨论结束后,他都面临着“被围堵”的局面。经常看到的情景就是,他干脆坐到过道椅子上,耐心回答每一个记者每一个关于他熟悉领域的问题。

“你这个问题上一个记者刚刚问过,但我可以再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一下。”一拨一拨记者过来,问一次两次三次类似的问题,钱学明委员竟然还能一遍遍加强解释深度,连从头听起的记者都忍不住想帮他挡掉。“没关系,问题有多角度,讲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反思过往问题的过程。”参与采访的记者们简直全都要被

他的耐心、认真所折服。

履职灵感来自“有心于生活”

后来记者发现,钱学明委员在两会时表现出的每一份特质、关注的每一个话题,都能从他的经历中找到因由和支持。

“百里郊原似掌平,竹枝唱出尽吴声;走遍绿野停舟晚,灯火渔火相映明”,诗中描述的正是浙江嘉善。1960年,钱学明委员就出生在这水网交织、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钱学明委员说,关注农业也与他少时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根植于土地的生活,带给人最纯粹的快乐。怎么让农民能从农业中获得收益,获得幸福感,是我关心的事。”今年他提出推行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社会化分工合作的建议,建言农业补贴主要向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倾斜,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希望,“通过改革,能让农业越来越现代化,农村越来越美好,农民能自豪于自己的身份。”

1977年,高中毕业的钱学明本已开始了回乡务农的生活,恢复高考的消息让他兴奋,也给他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他认为自己“太幸运了,赶上了好时候”。“考上同济大学,是我人生中最激动的事之一”,钱学明说,人生就此不一样了。也许就是这段“失而复得”的读书经历,让教育在他的心里有格外重的分量。在今年的《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提案中,钱学明委员也特别提到“教育上浮”的概念,所谓“教育上浮”,就是实施教育移民,“让贫困山区孩子们来县里读书,并给予一定补贴”。“小学毕业生到县城上初中,教学条件好了,升学率就高。与此同时,没有了抚养孩子的负担,家庭也容易脱贫。”钱学明解释说。

1982年大学毕业后,钱学明到广西桂林,成为市排水工程管理处一名干部,一路在政府部门任职,一直到2008年。20多年的工作实践,让他对政府工作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特别同意当前我国推行行政体制改革的举措”,钱学明说,“现在说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益,政府职能转变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政府要给企业减负,也要敢于和善于把一些微观管理权转交给行业组织。”这些体会和想法,也系统地呈现在了他今年的提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必须抓住三个关键》中。

在这个关于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提案中,钱学明强调的核心是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说起这个想法,也跟他的一段经历有关。

1994年夏天,钱学明正在德国学习城市建设管理,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吃饭买单时,被吓了一跳,“明明是旅游淡季,价位竟然比冬天贵得多”。他想,桂林旅游淡季便宜、旺季贵,这儿却是淡季贵得离谱,是不是挨宰了?事后,当地陪同人员向他解释了背后的经济学缘由———阿尔卑斯山这家滑雪场共有7家餐饮企业,夏天时候就关闭6家,只开1家。他们的思路是,凡是淡季过来旅游的人,或因为某种原因非来不可,或本身就是对价格不敏感的富人。但到了滑雪旺季,也往往是与其他滑雪胜地竞争激烈的时候,贵就意味着竞争力下降。而这“旺季便宜,淡季昂贵”规则的制定和监督者,就是当地的行业组织。

从那时候起,“行业组织”这个名词就烙在了钱学明脑海里,在他后来任桂林市建设规划委员会主任、南宁市副市长等职务时,“种子”也渐渐开花结果。“我们国家行业组织建设是比较落后的,没有行业组织约束,一些地方在审批某些生产过剩行业企业时,就会盲目决策,只考虑一时对地方的效益,而忽略长远的发展前景。”这就是他关于“行业组织”提法的初衷。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钱学明 全国政协委员 调研 农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