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钱学明:人在“履途”

2016年03月29日 08:58 | 作者:王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不懈行动始于“爱上调研”

2008年底开始,钱学明被增补为民建广西区委主委,成为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常委,不再担任政府工作。

钱学明坦言,刚开始时,他也存在着一些片面认识,认为在政府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可以发挥较大作用,而在政协和民主党派可做的事,只是提些意见建议,作用有限。“一时也缺乏激情”,不过很快,调研就给了他“刺激”,让他有了全然不同的感受。

2009年初,广西一位民建会员为隆林各族自治县猪场乡烂木杆村小学捐建的教学楼投入使用,邀请钱学明一起去。小学地处大山深处,交通状况很差,钱学明和其他民建会员的调研之旅就行进在颠簸之中。

“到了地方,见到小学校的孩子们,就挺高兴的。腰疼的老毛病也忘了,就想抱抱他们。”钱学明回忆,他一把抱起站在最前面的小男孩,抱起来却大吃一惊,“穿着厚厚的衣服看不出来,抱起来发现,孩子实在太轻了。”知道小男孩已经读三年级了,钱学明心里更是难受,“10岁的孩子瘦小到那种程度,我是第一次见到,震撼又难过。”

回去之后,钱学明许久忘不掉那个场景。“像在隆林烂木杆村那样的地方,贫富、城乡、东西三大差别叠加。我应该用好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身份,真正为那儿的村民、孩子们做点事情。”自那以后,广西偏远的贫困山区,就成了钱学明最常去,也最想去的地方,调研也成为他的“爱好”,因为“总能发现一些之前没有发现的重要的事”。

有了调研热情,就有持续深入的调研行动。

2013年,钱学明对广西的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当地乡镇卫生院空编13913人,空编率为24.48%;乡镇卫生院在编卫计人员84.92%无职称或仅获初级职称,高素质人才稀缺;人才流失严重,2009年至2011年,流失卫计人员7433人。

让钱学明更为触动的是在老家浙江省嘉善县调研时的发现。嘉善县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乡镇卫生院规模不小,设施完善,但卫生院的人才严重不足。“现在的情况还不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呢,那时还有下放来乡卫生院的科班毕业生。”母亲的话引起钱学明思考:为什么乡镇卫生院留不住人才,没有人才的乡镇卫生院如何发挥作用?

经过他在广西乡镇卫生院和家乡浙江嘉善县的深入调研和反复思考,钱学明认为,要为乡镇卫生院招来人才、留住人才,就要解决医生待遇问题,他建议:改革乡镇卫生院体制,推行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

所谓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就是指乡镇卫生院纳入县医院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编制在县医院。医学毕业生首先在县医院进行临床轮科见习,取得医师资质后,轮岗到乡镇卫生院。常年保持有不同级别的医生在乡镇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

钱学明对建议的实施前景非常乐观,但让他遗憾的是,这一设想并未引起他期待的反响。

“那我就去做个样板”,出于对自己提案建议的信心,钱学明开始想办法寻找“试验田”。2014年7月,钱学明到上林县“地理标志建设”做咨询,“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他也带去了自己的提案,当时上林县8名村医辞职,正让县委书记发愁,不知如何解决。钱学明拿出这一改革方案后,县委书记立即拍板决定在上林县试点推行。县委3天内就制定了初步实施方案,经过3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当年10月22日,上林县医疗卫生县乡一体改革动员大会召开,为这场改革试验拉开帷幕。

“履途”漫漫结出硕果累累

今年两会,“上林医改”还是钱学明委员口中的“关键词”。这个“衍生”自他提案的词语,像是他经过实践历练的孩子一样,让他骄傲。

钱学明委员介绍,上林县的三里镇卫生院,在实行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时,手术室已经荒废多年,因为没有能做手术的医生。现在,三里镇卫生院来了从上林县人民医院派驻的主治医师和护士,县医院的主任医师长期兼任卫生院业务副院长,每周坐诊两天。一次,三里镇卫生院来了一名村民需要紧急骨科手术,当天坐诊的是县医院的泌尿科医生,为了不耽误就医时间,他直接打电话叫来在隔壁乡镇坐诊的骨科主任医生为这名病人做手术,省去了病人往返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痛苦,这样的看诊形式在过去“几无可能”。

“乡镇卫生院成本低,但是医疗服务跟不上;县级医院医生水平高,但是报销比例低,如果是手术,住院加上家属陪护成本会大大增加农民负担。”钱学明说,现在上林县农村人看病没有了这样的困扰。看病可以放心地就近选择乡镇卫生院,如果需要手术,可以在县医院进行手术,康复期回到乡镇卫生院。同时,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后,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有了晋升渠道,随着乡镇卫生院业务量增加,医生收入也有所提高,流失率大减。

“成功样本”之外,钱学明委员还有颇多履职建言经验。

2012年,他在全国两会上作“关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要对症下药”的大会发言,并被多家媒体评论为“最紧扣要害的建议,最具推动力”。2012年提出《关于滇黔桂石漠化地区实施生态教育移民的建议》的提案,全国政协进行实地调研,并将“生态教育移民”作为“滇黔桂石漠化地区脱贫致富的唯一根本出路”写入调研报告。2012年、2013年、2015年全国政协大会期间,钱学明分别参加了以“新型城镇化”,“农村土地改革”,“保护耕地,提供安全食品”为主题的提案办理专题协商会并作发言。

2015年全国两会上“行政审批改革不能光动‘皮毛’,更要触及‘灵魂’”的建议,以及“关于全运会改革的建议”,获得广泛关注。

钱学明已经成为一名“人在履途”,得心应手的“老委员”。

另一方面,作为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带领民建会员,发挥民建组织优势,联合社会各方公益组织,2009年到2014年,从国内外为广西贫困地区募集善款超过7000万元。在募集资金的同时,也为广西探索了实施“家庭水柜”、“生态教育移民”、“艾滋病高发区的整村帮扶”、“农村妇女能力培训+小额信贷”、“农村种养合作社”等一系列扶贫开发新路子。

“不做政府工作之后,我几乎全部精力都用来调研了。我有时间,也有工作经验,有专业实践,为什么不好好做,争取出成果呢?”钱学明委员觉得,当下,政协委员和党派成员身份,已经成为占据他生活的“大块头”,而他也“特别地乐在其中”。(王卓)

钱学明简介: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区委主委。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曾任广西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主任、广西桂林市政协副主席(兼)、南宁市副市长等职。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钱学明 全国政协委员 调研 农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