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湖南省政协开展推动生态补偿脱贫专项调研

贫困林农期盼与政策资金对接

2016年06月07日 14:15 | 作者:罗武战 | 来源:湘声报
分享到: 

呼唤农村带头人引领

因为在座谈会上,赵生富提出要增加生态补偿金,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好像成了只靠补偿金生活的“懒人”。

其实,赵生富保留着林区人勤劳的本质。他利用一切机会在周边找事做,打零工,比如帮别人建房子之类的活,都是他十分羡慕的工作机会。

他更羡慕隔壁龙泉镇东升村的村民。东升村有着大片平整的土地和稻田,还有一个叫刘道忠的村支书。近些年,村里与一个香港老板成立了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带领大家种植各种富硒蔬菜,产品全部销往粤港澳和东南亚一带,平均亩产效益突破2万元,2200多户菜农因此脱贫致富。

如果不走出林区,赵生富只能靠山吃山,而发展现代林下经济是首要之选。“要是有一个像刘道忠一样的带头人就好了。”赵生富感叹。

他的感叹不无道理。生态补偿可帮助脱贫,但更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力更生。通过带头人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不仅是改变贫穷落后的根本途径,也有利于树立勤劳致富的扶贫风尚,避免个别地方陷入“越帮越穷、越扶越懒”的困境。

此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也同样重要。在调研组看来,“龙头企业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对接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农民的脱贫需要,很好地发挥其在政府和农户之间的精准脱贫桥梁作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自觉扮演起“桥梁”角色。

在蓝山县湘江源瑶族乡,从广东返乡创业的胡顺华自2010年起,就围绕湘江源头做文章,着力打造湘江大峡谷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目前已投入上千万元进行主题生态景观建设,届时将可带动周边7个乡镇发展。

蓝山县政协常委雷沅传在2009年创办了湖南三峰茶业有限公司,公司每个岗位都面向贫困村民敞开,每年有200多人务工,每人虽只工作4个月却能获得15000元的收入,使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务工增收的梦想。

金融扶持政策落地难

说起目前企业面临的问题,雷沅传有些焦急,“2015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一个扶持基金,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低息贷款给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带动农民就业,15年后归还本金。我们争取到了这个扶持基金,也基本走完了程序,但现在只能不了了之。”

原因在于银行要求由当地政府担保,但现有政策又不允许政府做担保。企业夹在政府和银行之间进退两难,资金怎么也落不了地。

“这么好的资金扶持,今年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但这个问题能解决吗?”雷沅传的话里夹杂着几多无奈和期许。

对于金融扶持政策落地难的问题,参与新田县扶贫工作的湖南科技大学教师贺幸福也深有同感。

“现有的扶贫小额信贷要求一家一户到银行照相存档,去年我所在扶贫村的村主任,全天呆在银行,用20天时间才完成18户的贷款,效率太低了。”

贺幸福建议,可通过由扶贫经济主体直接出面贷款、老百姓参股享受经济红利的方式进行,同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效率。

而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一直困扰永州市政协委员、蓝山郁葱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文辉。

“60岁以上的农民买不了工伤保险。”朱文辉说,现在留在农村的,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农民,请他们工作却买不上保险,企业为此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国家政策很好,但有些却落实不下来。”要突破政策困局,任重而道远。

编辑:吴静怡

01 02 03

关键词:湖南省政协 生态补偿脱贫 林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