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不能忘却的纪念

2016年06月16日 10:49 | 作者:张西南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纪念长征,需要动员全社会一起来做,以长征精神凝心聚气,并转化为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时代正能量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对于为什么要纪念长征,人们可能作出不同的回答。

前些日子,我随全国政协提案委调研组专赴延安、遵义考察长征旧址,在与两地大、中学生代表座谈交流时了解到,西安高二的同学迫于升学压力至今未去过延安,贵阳读研的同学说,清明祭扫红军陵园,有的同学只是因为学校统一组织而勉强参加。

这让我十分感慨。80年前,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人间奇迹,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如果说长征播下的种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长成参天大树,那些长眠于山水间的前辈们,当然希望后代子孙不要忘了浇灌和守护这株大树,让她永远挺立在山巅,日久弥坚,经久不衰。

因此,今天我们纪念长征,无论组织举办什么规模、类型、样式的集会和活动,都必须着眼未来,我们的孩子还能不能具有英雄情怀,还能不能崇尚长征精神,还能不能把红军的旗帜一代一代打下去?

为了未来,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把落脚点放在学校,作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渠道,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校园,贯穿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同时,要与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领袖、追忆英雄、缅怀先烈的时间节点有序衔接,与少先队队日和团员、党员的组织生活有效融合,在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有度渗透,借助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新载体深入拓展。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必须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对今天的青少年,不应带着我们当学生时的思想观念去看待他们,更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来挑剔他们,但也不能没有原则地一味迎合甚至迁就他们。缺乏对学生了解的教育多半是无效的,而缺乏引导的教育则是无益甚至可能是有害的。长征在一些学生眼里是那样遥远,恰恰需要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需要我们对今天的青年一代加深认识。熟悉他们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走进并拨动他们的心弦,从而帮助他们与时代的主旋律同频共振。

能不能引导好学生,首先取决于先生。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所有内容,都是靠先生讲解传授的,对同一件事、同一个人物、同一段历史,站在不同立场、持不同观点、用不同的感情,讲解效果差异明显。当前学校教师队伍普遍年纪较轻、经历单一、思想多元,尤其中小学教师更为突出。如果老师自身就对长征知之不多、对长征精神知之不深,又怎么能给学生讲好长征一课呢?

有没有好先生,关键在领导。这里所指的并非只是学校领导,而是党政军的各级领导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如果他们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是言行不一,那将给学校老师的工作造成被动,纪念活动也会受到冲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正可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各级领导应自觉成为践行长征精神的模范。

还要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大环境、大气候。学校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渗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有减少精神雾霾,净化网络空间,才能为学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因此,纪念长征,需要动员全社会一起来做,以长征精神凝心聚气,并转化为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时代正能量。

圣地归来,心绪难平。至今我还难忘一位老红军讲述的过草地的经历:在黑暗笼罩的雨夜,在陷入泥潭的瞬间,一位不知姓名的年长红军用自己的死换来了他这个红小鬼的生,牺牲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要记住革命”!正是这句话,让他透过黑夜风雨,看见了路,走出草地。这些天来,我有时扪心自问,我记住革命了吗?有时还会陷入沉思,我的孩子会记住革命吗?他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还会记住革命吗?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原第二炮兵政治部副主任)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纪念长征 长征精神 长征胜利80周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