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绽放少数民族文艺之花

全国政协民宗委“少数民族文艺的繁荣发展”赴滇考察综述

2016年06月20日 09:33 | 作者:谢颖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围绕8月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6月3日至8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赴云南进行“少数民族文艺的繁荣发展”专题考察。

5天时间里,考察组走过丽江、红河、玉溪等地,每到一地,都是马不停蹄:深入文艺院团与少数民族村寨、观看民族舞剧和群众文艺表演、与当地政府和专家座谈。委员们充分感受着红土地上独特的民族文艺风情、倾听基层呼声,积极为民族文艺的发展建言献策。

细心呵护蓬勃发展

雪山、湖泊、峡谷,七彩云南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比美景更为有名的,是《阿诗玛》、是《五朵金花》……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达25个,而少数民族文艺的多姿多彩,一踏上这片土地就能感受到。

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东巴谷,纳西族、傈僳族、普米族、摩梭族姑娘、小伙们多种语言的歌声欢快动听;建水南庄镇的勐曼傣族村,全村老老少少在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置身于少数民族文艺海洋中,委员们被少数民族文艺的独特风情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加入进去,手舞足蹈。

近年来,云南省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民族文艺的繁荣发展。在丽江,得知政府每年从“大玉龙旅游门票”、“古城维护费”中拿出5%,设立“丽江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基金”,用于各少数民族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和建设时,委员们纷纷点赞。

用好民族文艺资源

位于玉溪市峨山县双江街道的摆依寨村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彝寨田园景观和文化风貌。青石铺就的巷道顺着山势蜿蜒向上,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墙上绘着舞蹈、音乐、刺绣等民族文化图样。村口开阔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一场彝族文艺演出开始了:《花鼓飞花》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花鼓舞的奔放;彝族四腔传承人李成刚的《四句长腔》唱出了原生态的魅力;《教牛歌》里,一群身披黄衣的彝族汉子在声音和体态上模仿老牛,极富艺术性地表现出农家耕种场景;《烟盒胡琴调》舞蹈欢快灵动,姑娘们手拿烟盒,小伙拉着胡琴,相互应和,看得观众们笑逐颜开。“传承人唱得真好!”“你们看那个教牛哥多生动,把牛演得活灵活现。”虽然烈日当空,晒得人汗流浃背,但委员们丝毫不见倦怠,到车上还在热烈讨论刚刚欣赏的精彩的少数民族文艺作品。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文艺界高度重视深入生活打造精品力作,这也是考察组关注的重点。

“宗庸卓玛、扎西顿珠、杨丽萍,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和作品,是我们耳朵里、眼睛里都能听到、看到的云南艺术精品。”全国政协常委田岚认为,云南少数民族文艺资源极为丰富,如何用好这些资源,使其得到优质转化,需要认真研究。

在打造精品的过程中,文艺院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很多少数民族文艺奖项都取消了,院团年轻人缺乏成长展示的平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文艺院团有其特殊性,完全推向市场面临很大的生存困难。”考察中,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在文化体制改革中遇到的困境让委员们忧心。他们纷纷建议,按照少数民族文艺繁荣的要求,不断完善机制体制,广泛动员政府、社会等多种力量加大对少数民族文艺院团的支持力度,加强院团人才保护。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全国政协民宗委 全国政协委员 少数民族文艺的繁荣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