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专题 专题

三明医改启示录

2016年06月28日 09:53 | 作者:梁春武 王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三医联动”之医药:降低虚高的药价

改革的第一刀砍在了医药上。

因为在詹积富看来,医药问题是医药卫生领域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他担任福建省药监局副局长的时候,就曾写信给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痛陈医药流通环节的弊端。

“看病贵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利益集团利用了我们制度的缺陷,把药品当作谋财的工具。”詹积富告诉记者。

药价是如何形成的?詹积富给记者简单画了价格攀升路线图:药厂生产出来的药,并非直接就能到医院,而是要在流通领域层层辗转,药价一路飙升。首先是一级总代,其次是多为私人承包的二级代理商,之后进入医院还要层层过关,包括医院负责人的许可、药房默许列入用药名录、医生答应用药开方,到了这里后才是医药代表走到台前,推介给医药配送公司,配送公司加价后送进医院,最后医院才堂而皇之地加价国家规定的15%。到患者手里的药价,经过如此层层加码后,可能已经上涨了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2012年,三明启动医改时,首先将省第八批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目录(三明片区)的129种辅助性、营养性且历史上疑似产生过高额回扣的药品品规,列为第一批重点跟踪监控对象。

一个月后,原本一直刹不住的“医药费用猛涨”迅速回落。当年年底,亏空1.41亿元的三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竟然结余2200万元。

由此,三明开始了全国关注的砍药价、挤水分的采购改革。三明市对药品实行了限价采购,在省一级药品招标完成后,三明市对其进行筛选二次议价,而后再由各个医院根据谈判价格结果进行采购。

而在药品流通改革的监管上,三明市则采取“两票制”做法,即药品生产企业到药品配送企业开具一次发票,药品配送企业到医疗机构开具一次发票。食药监管理部门通过两道发票和企业挂网的出厂价监控药品流向和加价情况,从而达到限价的目的。在药品招标采购中实行限价采购方式,大幅挤出药价虚高的水分。

编辑:薛鑫

关键词:三明医改 全国政协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护人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