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张连起:改革不走来时路

2016年07月21日 13:52 | 作者:张连起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自2012年以来,国企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始终在低速区间徘徊,压力逐渐增大,2015年全年效益出现了负增长。增速下降使原来高增长掩盖的不少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张连起

张连起

我国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后,重化工业的产量将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供给总量、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是制约当前国企发展的主要矛盾。

形势的变化让一些国企感到迷茫,原来一些快速扩张时的投资项目如今也变成了包袱。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成为产业新特征,过去那种凭借要素投入、投资拉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如果还在迟疑和等待,还幻想“再回到从前”,不尽快转变发展方式,那么只会加速走向衰亡。

企业有盈利,才能有活力和竞争力,经济发展才能有持久发展动力。要坚持提质增效与管理提升紧密结合,力争在压降成本上取得新实效。

首先,严控经营成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全方面推进对标管理,学习先进企业,深入开展“成本管控、效益否决”专项行动,更严、更实地抓好成本管控工作。

其次,严控资金成本。国有企业利息支出过高,占企业效益比重过大,有一些企业利息支出超过利润总额。必须切实采取措施降低资金成本,更多开展直接融资,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增强财务公司资金融通能力,减轻企业财务负担。

第三,严控债务风险。要加大去杠杆、去库存力度,做好应收账款、“三角债”排查清理力度,强化负债规模与负债率双重管控,减少资金沉淀,防止资金链条断裂。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融资性贸易、信托、委贷担保、垫资建设等业务的梳理和管控,防范化解风险。

去产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这件事抓好了,经济中的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国有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处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必须痛下决心,做好去产能这台大手术。

第一,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这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必须抓住抓好,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原则,积极稳妥予以推进。集中精干力量,用好用足政策,“一企一策”关停并转,尽快卸掉包袱。

第二,有力有效处置过剩产能。在不少行业产能已达到峰值的条件下,产能不减、价格疲软,长此以往,优质企业也会被拖垮。国有企业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严格控制钢铁、煤炭新增产能,暂停部分项目投资,严控风电、光伏设备、多晶硅等过剩产业的投资项目。对于一些优势产能,要利用“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积极进行转移消化。

稳定国有经济,还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走出当前困境、走向良性循环,也必须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加大结构改革力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大力提高国有经济供给质量和效益。

第一,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发展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也要汇集众智,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互联网+”,创建一批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和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众享等新模式,打造高效开放协同的创业创新体系,形成大众创造、集智创新的新局面。

第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传统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提质增效升级的成效。要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动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第三,培育发展新动能。国有企业不能总在传统产业打得你死我活,要积极开辟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要加大对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板块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已有一定技术基础、具备竞争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电网、核电、高铁等产业,要继续加大资本投入,巩固扩大这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对代表未来产业演进趋势、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现代服务业的资本投入,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培育一批优强企业。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委员)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张连起 改革 国企营业收入 国企 过剩产能 僵尸企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