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梁留科:发挥高校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年08月03日 09:04 | 作者:梁留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梁留科

梁留科

从2012年到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5221万人,年均减少1740万人,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发展不平衡,全国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问题仍存在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的问题。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截至2014年底,全国还有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这些地区物质资料匮乏,产业比较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公共服务落后,交通也不便利,不少地方粮食自给自如,很多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在新的历史节点,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的冲刺期。

高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和智力源,理应在脱贫攻坚战中主动担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扶贫县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也为高校自身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为此,建议如下:

加强政策引领,激发高校参与扶贫积极性

目前,一些高校扶贫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参与的主动性还不够高,成效不够显著。建议政府以问题为导向,按照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对高校开展精准扶贫进行总体谋划,出台高校全面参与打赢脱贫攻坚的政策指导性意见,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高校扶贫开发的目标、具体任务和举措,调动和激发高校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高校人才优势,设立精准扶贫智库

建议政府出台高校精准扶贫智库推进工作的意见,在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培育建设精准扶贫与地区发展研究中心等新型智库机构,聚焦扶贫攻坚,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开展扶贫工作调研,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为地方政府扶贫开发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对政府重大决策的智囊作用。引导高校深化改革,突出服务导向,扭转科研方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开展教育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帮扶工作不能只局限在“输血”,更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造血”机制。要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智力帮扶工作。开展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工程,实施结对帮扶计划,在受援地学校设立教育实践基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展贫困地区教师、民众技能、基层干部、乡村医生等教育培训,提升其职业技能。

加强产业扶贫,做好科技支撑

高校作为科学技术与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必须充分利用科研技术,强化产业扶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建议各高校与贫困县签署助推脱贫战略合作协议,发挥高校科研、学科优势,充分发掘当地养殖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加强特色产业扶贫,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和减少贫困人口。利用科学技术对地方传统特色产业进行改造和扶持;利用高校平台,引进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产品收益最大化;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当地建立科研试验站或工作室,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转化;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规划要求,建立长期的校地产业合作项目,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校地合作共赢

政策和经费的保障,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高校扶贫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只有加大政府投入,出台优惠政策,用合作共建的成果回报社会的同时反哺高校,才能促进校地合作的良性发展。建议政府设置高校项目扶贫专项资金,鼓励支持高校开展项目扶贫,对在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给予奖励,促使校地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梁留科 高校 教育扶贫 脱贫攻坚战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