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记呼和浩特市政协派驻“第一书记”于宏建

2016年08月10日 09:20 | 作者:常歌 裴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立夏不起尘,起尘埋活人。”2016年,时至立夏仍劲风不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县盛乐镇古力半忽洞村的村民为天旱不能播种而心里焦急,时不时念叨着这句农谚感叹。与村民同样着急的还有市政协派驻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于宏建。他刚从市里请来农科院的专家,向村民发放种子和化肥,同时向村民传授播种注意事项和介绍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

古力半忽洞村是传统的农业村,但是多年来种植品种单一,近年来才开始种植高粱和绿豆。去年玉米价格下跌,农民增产不增收。对玉米价格下跌,村民越算账越焦虑,但是却苦于找不到更好的增收渠道。

对此,作为第一书记的于宏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思考,最后把“主意”打在了人才汇集的政协委员身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市政协委员、自治区农科院教授吴宝华被于宏建为村民办实事的热心、诚心所打动,答应到村里看看,能为村民做点什么。

今年4月,吴宝华就到村里了解了耕地、气候等条件,为村民今年的种地问题把脉。“蛋不能全放一个篮子里”,吴宝华教村民要增加种植种类,品种不能太单一,特别是要发展种植小杂粮。更让村民高兴的是,吴教授还把她的实验项目放在古力半忽洞村,免费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技术指导,实验种植100亩谷子。

“这一切都要感谢于书记啊!虽然他是那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但乡亲们都服他。因为大家知道,他是真心替我们办实事。”村民们感动地说。村民们眼里的“实事”,恰恰也是于宏建的“心事”。

脱贫不易,致富更难。“十个全覆盖”后村里的产业如何发展、村民的钱袋子能不能鼓起来?这是于宏建最大的一件“心事”。这回,于宏建又把目光“瞄准”了电商。于宏建在与村书记沟通后,认为村民要想增收,还是要在具有优势的种养殖方面下功夫。村里“农淘网”的设置,让于宏建心里有了更新的想法。依托网络,探索尝试“农户+合作社+互联网”的订单模式。通过网络、电商搞订购式的种植业、养殖业,实现市民与农户直接对接。

有了好的想法,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行动。在于宏建和村书记的积极策划协调下,古力半忽洞村的盛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古力半忽洞村要以合作社为载体,注册商标,把村里的绿豆、小米等杂粮杂豆和农村土鸡、土猪肉通过网络销售出去。今年开春后,于宏建在村里动员村民养了300多只农家笨鸡,打算通过领养的方式,向市民销售。领养通告和领养办法在微信圈里刚发布,咨询和有领养意向的市民就纷纷打来电话,这让于宏建的信心倍增。

6月的内蒙古草原、群山和大地披上了绿装,农田里的庄稼也已经破土而成、茁壮成长。于宏建与其他下乡干部一样,正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带着责任,铆足干劲,拉着乡亲们奔向富裕……

编辑:薛鑫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政协 于宏建 农业生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