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徐小岩:心中的灯塔

2016年08月31日 08:40 | 作者:付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科技报国梦

“老区人民当中,那些长征故事、抗战故事,其实都是口口相传的,并且已经传了两代人、三代人。”徐小岩说:“那么,面对现在的科技、传播形式的快速变化,我们科技人员要怎样想、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这些红色历史,传播这些历史,吸收这些历史,进而更深入地认识这些历史,将攻艰克难的红色精神更广泛地传递下去,是需要我们更加继续深入研究的事。”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科技工作者徐小岩在近几年的政协提案中,尤为关注新科技和青年的关系。他希望年轻人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科技手段,多学一点历史,多了解一些以前的事情。这也与父亲徐向前一直对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密切相关。

一生戎马的徐向前对于新技术、新事物有着非常敏锐的判断力。当年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转战川陕的长途跋涉中,他始终都没有丢弃有线通信设备。川陕根据地时期,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他的部队还建立了几百公里的电话网路。新中国成立初,徐向前身体不好休养期间,空闲时间喜欢逛书店,除了买一些历史、文艺、政治书籍外,凡是见到的科普书籍,特别是那些通俗易懂的小册子都买回来。徐小岩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就是从这些小册子启蒙的。

“父亲在工作之余,喜欢自己动手,我们小时候用的小桌子、小椅子,是他亲手做的。他还给我们做过玩具小手枪。就是先把轮廓画在木板上,再锯下来,用烧红的贴条穿孔当扳机,再用扑克牌卷个望远镜。”徐小岩回忆道:“我想,我们从小就对科技感兴趣,后来又从事科技工作,可能都和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系。”

父亲徐向前这样做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儿子徐小岩参了军,二是他同时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1968年,我到山东石岛参了军,当上一名海军战士。1972年,我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去上大学,就这样进了清华,开始接触计算机。”徐小岩坦言,“开发微型计算机,我们团队算是非常早。”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INTER8080的单片机,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这项技术还没有引起计算机界很大的震动,但是这个神奇的小东西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当时的开发条件非常困难,几乎没有任何资料,就只能拿着样品说明书反复仔细地看。没有复印机,找到资料后,要在资料室里一步一步地描下来。好在当时研究所里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同事们一起组织研究,团队硬是一点一点地在最早的磁盘管理系统中加入汉字系统,研发出第一代军用汉显计算机。”

科技与历史是分不开的,长征精神和当代传播也需要更紧密的结合。长征虽然艰苦,但是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信仰的力量塑造出乐观的革命精神,产生了无穷的动力。

“在长征中,我们的军队不仅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还教育、发动了广大百姓。当时,我们的宣传是怎么做的、遇到困难时是怎么解决的?对现在的发展有怎样的启示?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仔细研究学习?”徐小岩说:“在当今传媒如此发达的时代,如何利用新科技、新传播手段,让更多青年人了解长征、感受长征,都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努力探索。”

“毛主席曾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徐小岩说:“在当今这个时代,这句话依然是重要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徐小岩 灯塔 家风 身教 永远跟着党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