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张梧华:让中国青年讲中国故事

2016年09月06日 08:40 | 作者:江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外交流需要“童言无忌”

在首次模拟政协活动中,与200余名国内中学生一起参加活动的还有22位美国学生,其中还包括13位美国总统学者奖获得者。

“他们是非常优秀的美国青年,未来有可能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人物。让美国的优秀学生观摩、参与‘模拟政协’活动,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的民主,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助于他们在美国媒体在中国的报道中,做出自己的判断。”张梧华说。

早在2003年张梧华就做过中外文化交流。那一年,他组织的音乐家赴英国、爱尔兰的9所大学开展中国文化日活动。一曲《百鸟朝凤》也曾让不少英国、爱尔兰学生叹服。除了演出,张梧华还邀请一些年龄较大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介绍中国。

“事后发现,那次活动推广了中国文化,但是没讲好中国故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张梧华注意到,学生们对上一辈人的讲述兴趣不大。

“外国人也认为孩子是最诚实的。如果能让我国的青少年和外国的青少年介绍中国,那就容易很多。”基于此,张梧华设计了中美青年大使项目。

该项目是遴选一批具有较好英文基础的中国学生,去美国各地的中学学习交流,并寄宿在美国家庭。很多接待的家庭和学校位于美国的二三线城市,有一些甚至是在农村和山区,中国在这些美国人的脑海中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张梧华要求,赴美之前,每位青年大使都要准备展现自己身边故事、家乡变化的作品,以备展示。赴美之后,中学生要给美国学生上中文课、开讲座、搞活动,要给所在学校组织中国文化周。“身边事、家乡情才是最容易打动人的。”张梧华说。

扬州中学的张启宇同学到印第安纳州交流时,惊讶地发现:“很多美国人甚至问我,中国有没有手机、有没有互联网。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25年前。这刺激了我要更积极地向美国人讲述中国的现状。”

在美国波士顿著名的贝尔蒙特高中的校长MichaelHarvey看来:“中美青年大使项目非常有意义。当中国学生站在400多名美国学生面前,用英语讲述他们的祖国时,我觉得中国学生非常不简单。中美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但我们的学生很尊敬中国的文化。”

不仅走出去,也要请进来。张梧华和同事们还招募美国青年到中国支教,体验中国生活。支教的要求之一就是:每个月都要在个人社交网站上发布自己拍摄的介绍中国生活的视频短片。

美国男青年RichardRamsundar选择了到中国的乡村进行支教。他被安排到了湖南澧县。担心Richard在中国吃不惯,Richard的父母给他寄了一些美国的调味品。Richard把这些东西也拍进了视频。他告诉父母:“这些东西在澧县买不到,但是在不远的长沙就可以买到。”

没课的时候,Richard喜欢骑着自行车到处看中国的风土人情。Richard的中国朋友们也时常邀请他参加自家的家庭活动。于是家庭聚餐、祠堂等体现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镜头,时常出现在Richard的视频中。“中国是个很友好,人情味很重的地方。”Richard多次在视频中提到这一点。

美国女青年JilliLeonard在江苏常州的一所职业学校进行支教。她拍摄的视频里,更多的主角是校园保安、食堂清洁工等普通的中国人。“见到保安要叫‘师傅’,见到清洁工要叫‘阿姨’。”视频中,Jilli教她的朋友们怎么用中文称呼不同的职业。

“我在中国生活得很愉快,在这里做的每件事情都很自然。”视频中Jilli向伙伴们吐露心声。正是因为与中国朋友的和谐相处,Jilli也热情投入到中美交流之中,如今她已成为张梧华的一位美国同事。

“改变四五十岁人的成见很难,但是在青年人心中撒下了解中国的种子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我希望通过努力,让中国的青年更了解自己的国家,让外国的青年更了解中国。中国青年对自身的了解是根基,只有根基牢固,中外交流的桥梁才能更宽、更结实。”张梧华对自己从事的这项事业充满了信心。记者 江迪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张梧华 中国故事 中外文化交流 江苏省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