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专题 专题

提高特殊教育整体水平 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全国政协“重视特殊教育”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6年11月11日 09:2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李卫红:用特殊政策支持特殊教育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虽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普及难度较大,绝大部分适龄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地区。二是残疾人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发展水平低。三是特殊教育资源不足。四是适应特殊教育发展需要的财政拨款机制尚未建立。五是特殊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特教教师数量少、待遇偏低、专业水平不高,绝大多数随班就读学校没有专业指导教师。

办好特殊教育,必须要特教特办,有特殊的政策和特殊的支持。为此,建议:

一、 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政府履职尽责,依法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将其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发展整体规划,给予政策倾斜。将特教保障水平、特教教师专业化水平等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指标。加快《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残疾人教育法》立法工作。

二、 完善特教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在落实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6000元基础上,增加年度预算,制定各个阶段特殊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建议增加特殊教育补助经费,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加强特教学校建设。支持30万人口以下、未建立特殊教育学校的县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支持自闭症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等;逐步推进残疾人全免费教育。

三、 不断扩大特殊教育资源。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扩大特教学校办学规模,增加招收残疾学生类别;整合资源,建立完善送教上门制度。

四、 按照特殊教育特点和规律办事。重点要根据不同残疾孩子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自食其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积极开展医教结合,在制度、经费、教师编制等方面给予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副主席王新宪:提高农村和民族地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

通过调研,深深感到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仍比较低。有关调查数据显示,84%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来自农村。造成入学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对特殊教育认识水平偏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特殊教育投入和资源明显不足;特教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家庭因素影响入学不容小视。造成残疾学生未入学的主要原因除残疾程度较重外,排在第二位的是家庭经济困难。为此,建议:

一、 将特殊教育发展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加大权重,加强督导,必要时实行“一票否决”,强化政府责任,提高政府依法发展特教的意识。

二、 以县为单位逐一核实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明确解决入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到“一人一案”。根据时间表,逐县验收,确保落到实处。

三、 加大经费投入,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在现有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基础上建立投入增长机制;中央和省级设立的特教专项经费向中西部倾斜,改善特教办学条件。加大残疾学生助学力度,在“两免一补”基础上突出特教特办,扩大残疾学生补助范围、增加补助项目、提高补助水平。

四、 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教师资定向培养计划,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长期稳定地到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一线工作。

五、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普及有关残疾、残疾人享有受教育权利等知识和知识改变残疾人命运的典型事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讲座、个别咨询、心理辅导、家长联谊会等方式,为残疾儿童家长提供支持和服务。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特殊教育整体水平 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