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苹果有糖心,人也会得“糖心病”?

2017年06月06日 15:13 | 来源:搜狐健康
分享到: 

苹果有糖心,人也会得“糖心病”?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汪芳
  成长的路上,可以忘掉失败,但是不能忘记教训。
  糖心病
  北京医院向来是老年人的“常驻地”,但是上周连续收了几个青年患者,让习惯与老人打交道的我们吃了一惊。
  比如这位年仅37岁的患者,虽然有10年的糖尿病史,但是因为非常注重糖尿病的控制,所以平素的身体状态非常好,甚至经常参与单位的蓝球友谊赛。可就在一周前常规的糖尿病随访中,医生为他做心电图检查时意外发现了异常Q波(提示存在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则检测到左室前壁基本上不运动,射血分数也只有40%(常规应在60%以上),当值医生建议他去大医院做冠脉造影以确诊。
  出于信任他来到了我们北京医院,随后的造影中发现他的前降支近段几乎百分之百闭塞,情况危急!遂立即植入两枚支架。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猝死的高危患者被及时发现并妥善治疗了。查房时他问起来:我得的是糖尿病,怎么心脏会出问题?之前也没察觉出来,居然这么重?!
  防治要趁早
  问题来了:糖尿病真的会引起心脏病吗?
  什么是“糖心病”?
  苹果有糖心的,心脏也有糖心的?当然这是形象比喻,不过我们确实习惯把糖尿病性心脏病叫做“糖心病”,意在阐明这种心脏病是因“糖”而起的。
  糖尿病患者中,大概有70-80%最后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心病”是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临床上讲的“糖心病”还可以继续细分为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等。
  总体来说,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肾动脉、脑动脉和周围动脉等,较之正常人存在更为严重和弥漫的病变,可造成更多的溃疡、斑块和血栓,因而明显加快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所以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罹患心脏病,甚至于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前就存在冠心病了。
  为什么糖尿病会引发心脏病?
  单看糖尿病和心脏病,二者似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是糖尿病患者长时间处于“慢性高血糖”状态,为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温床。当然从最初的的危险因素的产生,到最后心脏病的确诊,还需要长时间、复杂的病理演变。
  糖尿病患者早早启动了体内“胰岛素抵抗”的按钮,使得“高血糖”成为常态。而这种状态还会引发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异常,其中的“糖化过程”进一步稳固了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
  高血糖的危害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血管内壁“氧化损害”,积小成多后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就会使得所供血的相应器官缺血、缺氧产生更严重的病变。当病变阻塞在冠状动脉时即会引起冠心病,也就是糖尿病性冠心病。
  当然还有其他致病因素,比如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异常等。
  “糖心病”有什么特点?
  体位性低血压:健康人无论坐立行走,机体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血液供给,以尽最大限度维持血压平衡。而糖心病患者因为植物神经受损,血管张力无法有效调节,自然就无法合理及时地舒张和收缩。所以当患者从卧位突然起立时,会出现一过性收缩压下降(收缩压下降>30mmHg、舒张压下降>20 mmHg),伴随而来的是头昏、眼花、出汗,甚至晕厥。
  静息时心跳加快:人的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其中交感神经能使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经正相反。糖心病患者因为副交感神经受损,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所以心率“额外的快”,而且这种“快”比较固定,也就是说即使患者静卧休息也一样很快(一般可达90次/min,严重者130次/min)。
  毫无征兆的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诱因是心肌缺血缺氧,发作时患者会产生明显的痛感,有人形容“像刀绞一样”。然而糖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病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心脏痛觉传入神经的功能,心肌梗死发作时反而感觉不到明显的痛楚——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极容易因此而漏诊、误诊。
  一般的心脏病患者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而糖心病患者明显更年轻,所以也就需要糖尿病患者积极预防:注重血糖控制、血压控制,平时饮食要清淡,戒烟戒酒,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另外,还要定期到医院做心电图,对心功能进行评估,如果发现疑似心脏病的苗头,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
  北京医院●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特需门诊
  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如有特别需要,可微信预约)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糖尿病 患者 苹果 检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