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收藏鉴宝头条收藏鉴宝头条

陆质雅与齐白石的“金石情缘”

2017年06月15日 14:52 | 作者:罗随祖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开张霸悍的背后,还有平直方正、丁黄仿汉,以及赵无闷、吴缶庐的影子。这是齐白石早年“夜长镌印忘迟睡”“见贤思齐”所下苦功的根本,也是齐白石小心掩饰,不肯传之于徒的“诀窍”。

当然,在齐白石的晚年,一方面他已有大名,另一方面,前来拜师者,多是看到齐白石卖画鬻字、刻印能赚大钱,只求速成,无人肯如齐白石倒退60年起步,“学我者死”诚非妄语。

1

齐白石刻 陆质雅自用寿山石五面印

兽钮高山冻石朱文“寄兴于斯”印,雕钮即工,印材亦佳。在齐白石“三百石印”当中,很少见这样的佳材,这是作为“豪门印富”的陆质雅选购的印材,钮则是典型的福州旧工,算是“佳材美刻”。其文句也一定是出于“嘱刻”之例,是“适诗画所用”。

齐白石为陆质雅所刻“花映北堂”印则是“五面刻”,印石长方且扁,面积最大的两面,一面空置,另一面如刻印文般的琢正书大字边款:“质雅先生命刊面面印,白石翁”。其余两个长面,一面刻“花映北堂”四个大字,另一面刻“曾归北堂砚海识真”,在印文形式上是一多对一少。

另外两个小面各刻“老夫饱看不厌”和“石伴浮生半日闲”,印文与边款全用朱文。齐白石在一方印材上多于四面刻的情况,除了为陆质雅以外,很少见。在其“不得以一石与人”的自用印中,多面刻也仅仅三四方而已,且印章石材多在2至3厘米间。

齐白石的唯一一件六面通刻“岂辜负西山杜宇”,印石不足4公分,除印文一面外,其余五面阴刻通景,类似于福州的薄意。而为陆质雅北堂所刻的多面印,印材巨大,不只有文字,还有画作、字画同屏,真是不同。

我曾仔细观察过这些“面面刊”的篆刻作品。我的结论有几点,主要的是:其一,这些石材取平取方的各个面,出自齐白石之手;其次,这些篆刻作品,有些虽然可以钤印,但实际的作用类似于镇纸;再者,这些印的边角侧面,都经过了精心的修饰,大多是用刻刀铲削而成。这是齐白石年富力强时,刻意经营、藏巧于拙的作品。

这些印石,各个直角是相当规矩的。在百年前的中国,将大块印石切割取方,远不像今天这样容易和便利。西洋的砂纸十分罕有,一般的印石都是在石面上磨平的,而切割全是手工,垂直平整的印材,一般都是雕钮抛光的对章或者冻石佳材。

大块的印石,一般被作为半成品交易,而齐白石为陆质雅所刻多面大印,大小不同却规矩方正,只有出于“芝木匠”之手,才能做到。

细审“花映北堂”印,有印面残留较粗的斜向沟痕,这就是在石面上磨光时留下的。此印五面刻字,唯留一大面不刻,五面虽都可以钤盖,但是,如此的大印钤印泥后,如何不会弄得满手朱红呢?印面有“曾归北堂砚海识真”,这样的鉴藏章,如此大的印,又怎么可能钤盖在历代名迹上呢。所以,这样的印实际上类似于文玩陈设,一面光素在下,只有压纸把玩了。

此印的印文各个边角,都经过了细心的修饰,大部分是用刻刀平铲或挖削,刀痕明显,不似今人的篆刻,用刻刀侧面敲击形成的崩剥痕迹,善用刃,这才是白石老人的特点。

历史之谜:

三美并举、珠联璧合

为什么在齐白石的自传等记述中,都没有陆质雅的影子呢?这是一个很值得考证的问题。

当然,可能陆质雅不厌其烦的“索刊”,作为商人身份的赞助者,一定程度上惹恼了齐白石,有意地疏远陆质雅,但是实际情况不止于此。

我们知道王闿运对齐白石有知遇之恩,而夏午诒与齐白石算是同门师兄,关系非同一般。

1919年,齐白石为避乱来京定居,此时的夏午诒因助袁世凯称帝事败,也躲在京津。齐白石到北京后,生活拮据,1921年,曾在夏午诒的介绍下,到保定直系军阀曹锟府上,写字、画画、刻印,这一段历史同样在齐白石的记述中,被选择性地失忆了。

陆质雅与夏午诒虽然交厚,但是在政治上陆质雅却与夏相左,明确反对夏助袁世凯称帝,并曾经当面质询夏午诒在此事上的作为,也许因此影响到了齐白石与陆质雅的关系亦未可知。

齐白石对于与陆质雅交往的有意抹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当时社会的作用。陆质雅从此怀揣齐白石篆刻最重要的作品沉寂了60年,天降大任于王文甫先生,其又苦苦求索30年,让我们再发现陆质雅,这是多么有意思的收藏故事。

一件好的艺术品价值是如何衡量的呢?除了其本身的完整度、所具有的艺术性以外,还有稀缺性、历史价值,这件艺术品创造出来以后名人轶事的关联,也直接关乎到价值的高低。

对于收藏家我们又应该如何评骛呢?窃以为很简单,就看他入藏一件艺术品后是立刻展开研究还是束之高阁、不闻不问,后者只是“據有”而不能称之为“收藏”。

艺术品的升值,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收藏家的研究与发掘,如果能够发现它与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关联,它就不只是艺术品,还是历史的见证,具有“文物”的价值。

三美并举,珠联璧合,王文甫收藏的陆质雅藏齐白石篆刻,既有艺术家创作高潮代表性的特征,同时又有艺术品主人曲折的人生见证,更有收藏家苦心孤诣收藏、保护之劳,以及研究求索真相之不懈努力的故事。

艺术家与收藏家,赏识、青睐,互动与独具慧眼,相隔80年,却又有同样30年的相交与求索,为艺术和收藏穷尽己力。如此巧合又简单纯洁的收藏故事,是收藏界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模板。

(本文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编辑:杨岚

1 2 3

关键词:陆质雅 齐白石 金石情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