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王泽普:改革者有勇气,国家才有朝气

2017年12月22日 17:10 | 作者:刘荒 王炳坤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甘当“出头鸟”的内心独白:争议对我也是一种激励

1983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报眼位置播发通讯,以《精明强干的工业指挥员——王泽普》为题报道了王泽普的治厂奥秘,同时配发《厂长应有“将才”》的评论。两天前的11月16日,同样在《人民日报》头版,《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的长篇文章,报道了浙江海盐衬衫总厂步鑫生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的经营管理经验。

这两篇由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将一南一北两个厂长的改革故事遥相呼应,在全国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改革共识和舆论氛围的快速形成。无论是步鑫生领导的集体所有制轻纺小厂,还是王泽普治下的“一五”时期鞍钢重点工程、全民所有制的无缝钢管厂,南北两座工厂的改革创新的成功实践,无疑回应了人们对城市企业经营管理改革的呼声,放大了全社会对变革的信心和期许。

上世纪80年代,王泽普与浙江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等众多改革破局者一起,成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深受媒体追捧和公众关注。冶金部、河北省政府、辽宁省委下发文件,号召向王泽普学习,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团也纷至沓来……

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辽宁日报等媒体密集采访,对王泽普的改革经验深入调研、持续跟踪报道。《瞭望》周刊称赞王泽普为“一个在改革中坚韧、抗压、勇往直前的人,是货真价实的‘钢管厂长’”;《共产党员》杂志则认为王泽普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树立了新型厂长形象;辽宁日报采写的通讯《厂长王泽普用好百分之一晋级权奖勤奖优》,被评为1984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生产上去了,厂长却下来了”

“弄潮儿”变“出头鸟”,是一些改革者的无奈。1985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的一则消息——《积极推行改革引起争议,王泽普被免去厂长职务》,向人们宣告了这位改革明星的突然“下课”。一时间舆论哗然,广大读者的质询如同潮水,也引发了人们对改革者遭遇、命运的深切关注和讨论。

“生产上去了,厂长却下来了”,当时读者来信和媒体评论中,人们对这一反差强烈的变化疑惑不解。据王泽普回忆,几乎从上任伊始,他的改革实践就与争议、质疑相伴而行。有人说,王泽普太严了,就知道罚款;有人说,他用经济手段奖罚职工是资本主义的做法;还有人认为,王泽普无组织无纪律,擅自将副厂长架空实行“一长三师”制,甚至搞资本主义的那一套,股份制企业就是例证……

与这些在今天看来有些意气用事,甚至上纲上线的质疑声相比,一些对王泽普颇有好感的干部职工,对他异于常人的企业管理理念也失去判断。鞍钢民企集团总经理孙志国回忆,当年刚进无缝厂时,工人中就流传着厂长王泽普“准时上下班,出门坐吉普”的说法。他开始认为这是对王泽普改革放权、科学管理的褒奖,后来又有人讥讽为官僚作风、享乐主义,一时间竟让很多人难辨孰对孰错。

“我不怕争议,争议对我也是一种激励!”对于种种误解、争议和偏见,王泽普往往针锋相对,以更加激烈的态度加以回应:“我的优点、成绩和我的缺点、错误相等,喜欢我的人和害怕我的人一样多。”这种不妥协、硬碰硬的倔强加剧了他的“另类”,使得围绕他的争论愈演愈烈。

直至今日,记者也很难找到王泽普被免职的确切原因,而从当年鞍钢落实冶金部部长要求冶金系统向王泽普学习的批示中,记者发现一个态度暧昧的细节——在转发冶金部长批示文件后,鞍钢方面又发出紧急电话通知,强调要认真领会批示的“精神实质”,对王泽普的治厂之道,“不传达、不讨论、不学习”。

即使在王泽普被免职前,无缝厂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仍蒸蒸日上,他也在写给鞍钢党委的信中,多次表达了继续留任厂长的愿望:“我留恋的是这里的事业,我想用事实说明,像无缝厂这样的老企业通过改革和改造,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想证明像鞍钢这样的特大型企业,是能够培养出自己的企业管理者或者说是企业家的。”

波折中停不下的人生

得知王泽普被免职的消息,北京一家大型国企向他伸出橄榄枝。前往北京工作几个月,王泽普可谓顺风顺水,很快就打开了新局面。由于他的组织关系仍在鞍钢,对方无法对其正式任职,加上当时鞍钢领导班子变更,新任总经理三番五次邀请,王泽普心头一热还是返了回来。

“毕竟端了几十年的国家饭碗,对鞍钢、对组织怀有感情!况且四五年后我就要退休了,如果一下子闯到体制外,多少有点晚节不保的悲凉,心里也很难接受。”他向记者坦陈当时的心境。

回到鞍钢新成立的经营咨询开发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的王泽普照样干得风生水起。1986年,王泽普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下江南,访湖南,跑新疆,去广西,但凡有钢铁企业的地方,工程技术团队都在寻找施展的舞台。仅在江苏省,他就跑遍了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江阴,泰州等市,帮企业解决了大量难题,在当地创出了鞍钢的技术咨询品牌。南京中板厂一套新建设备因技术瓶颈开不了工,王泽普组织鞍钢专家前往诊断,很快就将生产线运转了起来。他还引入鞍钢技术成立无锡市弹簧公司,自己当起了新公司的董事长……

这是最累心的一年,也是最潇洒的一年,除却工作,王泽普跑遍大江南北,到哪儿都受媒体瞩目,帮扶的项目也是接连成功。1987年2月,全国首次评选“经济改革人才奖”,王泽普获得殊荣,他似乎重新找回了施展才干的平台。

然而树欲静却风不止,种种羁绊不期而遇。王泽普这才意识到,国有企业的一些弊端根深蒂固,继续待下去仍将面临被“冷藏”的结局,但他决不能一蹶不振,轻言失败。这一年来的南北闯荡,也让他领略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他又一次选择出走。

1987年4月,王泽普办理停薪留职,接受中国第一个农民度假村——珠海白藤湖联合发展总公司邀请,前往参与珠海西区大开发。王泽普对南方民营企业的气魄和宽松环境所打动,“这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活动舞台吗?我已经58岁了,今天不干,更待何时?”

两年间,担任白藤湖开发项目副总指挥的王泽普走遍当地山山水水,参与规划建设了包括珠海机场在内的珠海西区多个重点项目。此后,他又一度应邀北上天津大邱庄担任高管,规划实施再造一个大邱庄的庞大构想。即便在退休之后,王泽普还加盟了数家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顾问、驻中国代表等要职。

在老人书房,一摞证件、聘书和文件材料,记录了他走南闯北的传奇经历。他是当时国内明星企业——北京达美纺织集团的首个顾问,是北京经济管理学院特邀研究员,还以山东威海建城发展总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兼任威海建城开发区区长,探索公司和开发区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改革。在担任无锡市弹簧公司董事长期间,他仅用一年时间就收回了鞍钢投资。担任日本贸易科技株式会社鞍山代表处首席代表时,他将日本技术对接给鞍钢,每年帮助鞍钢创效数千万元……

2009年,已经78岁的王泽普才卸下行囊,告老还乡。颇有戏剧性的是,王泽普1991年从鞍钢退休,因所在的经营咨询开发公司日渐萎缩,6年后他的退休关系又被调回无缝钢管厂。此时的无缝钢管厂,因改革滞后颓势初显,王泽普却不能再做点什么了。

编辑:位林惠

01 02 03

关键词:王泽普 鞍钢 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