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三位委员眼中的“三大民生”

2018年01月29日 16:04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张世平委员:
完善政策让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不再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对医疗、养老服务带来严峻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呼吁,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医疗、医保制度,尽快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让老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前不久,张世平陪患白内障的母亲到北京某专科医院开药,一进医院,人山人海,挂号要排队,检查要排队,开药还需要排队,开点药花了几个小时。张世平累得不行,老人更是难受其苦。而且最长只能开一个月的药量,一般开的药量也就两周左右。“冬天北方冷,老人要到南方养老,还得老想着开药的事儿,很麻烦!”张世平反映。

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超过2.3亿,其中1.5亿患慢性病。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病。“老人慢性病用药是长期的、比较固定的,能不能多开一点,减少老人来回奔波医院之苦,还能节省医疗费?”张世平还说,有些老人同时要看两三种病,虽然现在设置了医事服务费,挂号可以报销,但是要挂不同的号,跑来跑去累得不行。特别是高龄老人,没有子女陪伴,根本没法看病开药。

张世平想在社区给老母亲把药开了,可三甲医院开的药在社区医院多数没有,最终还得往医院跑。“现在不是有医联体吗,老人在三甲医院看病,数据传到社区医院,对于常见慢性病,直接在社区医院开药不就行了,这样还能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张世平建议,加快推进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诊疗流程,方便老人看病就医;增加慢性病开药量或者将小包装改为大包装,减少老人往返医院次数;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利用大数据,逐步实现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药品目录的统一。

张世平还建议,提高老年人预防疾病的意识,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国家应考虑将体检、健康保健及健康教育等预防项目纳入医保,从预防入手,减轻医疗负担。

另一个问题就是老年护理和康复问题。我国有4000万左右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这部分老年人仅靠子女照顾肯定不行,需要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提供服务。设立长期护理保险是推动医养结合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这一保险制度。但在我国,呼吁了多年,可除了少数地区进行了试点外,全国还没有这样的保险机制。而老年康复机构及专业康复护理人才也比较缺乏。

张世平建议,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在全国推行长期护理保险;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险种,与基本护理保险相互补充。同时,增加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通过政策引导培养专业康复护理人才,最终让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不再难。

编辑:刘小源

01 02 03

关键词:政协委员 养老 医疗 教育 民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