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龙墨:用时间打磨幸福

2018年04月03日 09:03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幸福与无助之间的摇摆

每年,有200多个聋儿来到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接受康复训练。相比其他残疾群体,聋人最难与别人正常交流。因而龙墨经常引用国外一项研究的表述:“世界上最孤独的群体是聋人。”

她认为,面对聋儿这个群体,听力师最需要的是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没有爱心的人不要选择这个职业。首先要爱孩子,然后才能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有爱心。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龙墨深深理解,“孩子们的理解和表达要快于口语表达,表达不出来很容易发脾气,很多内心的感受无法与你交流,这就需要爱的力量,应尽可能地理解包容他们。”

耐心也是听力师必备的素质。比如,对一个1岁的聋儿开展康复训练,孩子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们要求的去做,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有时候,一个词需要每天反复地说几十遍,与做普通幼儿园的老师相比,聋儿康复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

在一线门诊,龙墨经常见到家长们的眼泪,以及眼泪背后的种种焦虑和心酸。一位来自山东农村的孩子接受国家助残项目的救治,然而康复效果并不理想。有一段时间,家长带着孩子到中心“讨说法”,甚至坐在龙墨的办公室和她一起“上下班”,在情绪激动时表示“要带着孩子一起跳楼”。

龙墨理解这种痛苦,她没有生气。在家长情绪平复时,她与对方唠起了家常,她的同理心和温和让家长渐渐敞开了心扉:“孩子听力有问题,我无法忍受别人的那种目光,在村里连家门都不敢出。我带孩子出来,打工、租房,再苦再累也不在乎,就是希望带着能完全跟人交流的他再回家……”龙墨心知,要帮助这些家庭减少痛苦、增加快乐,聋康人的责任感太重要了。她自己总会拿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工作做在康复之外,与家长一点点地交心,逐渐让家长正确理解孩子的听障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几十年坚守着聋康人阵地,但龙墨能够理解频繁跳槽的人,“这是时代发展赋予人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在她的职业观中,责任心又是一个具有统领意义的关键词,“既然在一个岗位上,就要尽到责任,即使将来离开了也不留遗憾。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将永远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孩子的特殊性造成了听力师、康复教师职业的独特性———每天面对家长同样的“十万个为什么”、日复一日地重复训练,甚至要面对一些家庭的悲剧,几十年里的经历,难免让龙墨生发出孤独、无助和无奈之感。

有一次,一位听障女孩在植入人工耳蜗后能听到声音,但经过康复后,语言理解和表达却很差。为了搞清楚症状所在,龙墨与工作人员反复诊断,最终发现是听神经存在问题,非现有技术能完全解决。最后,龙墨只能无助地看着孩子离去。“这种无助感蔓延在心中,时刻煎熬着我们。但我们不能被挫折击倒。”

每一个遇到听力障碍的聋儿都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而人的问题是最复杂最难解决的。“唯有长久坚持、尽力而为才能迎来更好的结果。”为着这个更好的结果,龙墨一直在用温和的力量感染着聋儿家庭,这种力量往往是相互的。

一位来自河北的孩子,长得特别漂亮,被诊断为极重度耳聋后到中心接受康复训练。龙墨渐渐发现,父亲来看望孩子的次数越来越少,不久后,父亲难以承受压力最终导致离婚。孩子的母亲需要工作,姥姥带着孩子坚持康复。所幸,最终孩子进入普通小学,如今已经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去年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上大学的恒恒(化名)回国,前来看望龙墨。恒恒是听力障碍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经过康复训练,在国内普校读完了小学和初中,高中选择到加拿大就读,最终考取多伦多大学。看着这位22岁的年轻女孩青春洋溢的面容,龙墨心中喜悦。回家后,她有点激动地写了一篇文章分享这次会面的感受:“和恒恒一样的孩子让我觉得工作这么有价值,让我体会到许多人体会不到的幸福,让我体会到被人需要、能给人带来帮助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如今,每年在中心通过康复训练得以进入普通幼儿园、小学的孩子,比例达到了95%以上。龙墨的信心来自不断地自我肯定和被肯定,“这项工作的最终意义,就在于改变了人,成就了人。”

编辑:位林惠

01 02 03

关键词:龙墨 康复 孩子 听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