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敖虎山:做慈善的麻醉医生

2018年08月21日 09:16 | 作者:韩雪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医保往事

第一次认识到国内外保障水平的差异,是1996年。当时在日本读博士的敖虎山做了个小手术,医疗保险报销后,还给他返了100日元。敖虎山记得,那时,北京超市这种商业形态刚刚兴起,在中国的有些地方,人民温饱还成问题。

两年后,中国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此前,我国一直沿用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构成的职工社会医疗保险。

与离开时“得是公家人才能享受医保”的情势大不相同,2005年由美国博士后学成归国的敖虎山发现,城镇居民都有医疗保险了。同时他也看到,冠心病等慢性病大幅增加。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美国人天天跑步健身,严格作息、饮食清淡。原来,他们也曾经历过跟我们一样的社会发展历程后,才知道运动、饮食、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

从2001年起,医保管理部门逐渐在全国统一医疗服务价格,按照一定比例报销患者的实际就医开支。多年来,这种支付方式运行平稳、操作便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相关医疗服务项目的弹性空间较大、医疗收入与提供的服务项目也直接关联,容易诱导“过度医疗”,出现“大检查”“大处方”等现象,进而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据统计,从2005年开始,我国卫生费用增长速度均超过GDP增长速度。

负责阜外医院10年医保办工作的敖虎山,很清楚随着人们对健康的不断重视、疾病谱的发展变化以及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医疗费用将不断上涨。因此,“控费是一个永恒话题。”在日本、美国工作生活10年的敖虎山深知,用科学的方法控制医保费用增长,是各国都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敖虎山通过提交政协提案,呼吁成立第三方机构监督实施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结合其他国家经验,开展探索及试点,解决医保困境。

另一方面,敖虎山始终相信,“预防是最好的控费方式。”上医治未病,谓之养生。他以美国人过去100年间增加30年寿命为例,分析其原因在于政府将部分医疗费用改投到运动为主的预防保健上。

敖虎山自己也在身体力行着简单的保健:每天一万步,不吃午餐。

前段时间,敖虎山跟随全国政协调研组到基层调研。在某地一家医院调研时,他看到很多人在输液。出于职业习惯,他上前问道:“得的是什么病?”得知就是感冒后,他不禁追问:“查血了吗?白细胞高吗?”患者茫然摇头的样子,让他心底不是滋味。

10年前,由于人们的医疗知识普遍有限,普通疾病到医院经常得打针输液治疗的现象还存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

现在,距离敖虎山从美国归来,已经十来年了,这种不科学的医疗方式还能在基层医院看到,也恰恰说明,基层从诊治到预防保健的转变还有不小的距离。

最近一年多,敖虎山在做一件有些吃力不讨好的事,也遭遇到力不从心的难。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联系藏区开展一对一结对子帮扶,通过微信、电子邮件等现代通讯手段,选择国内部分三级医院的优秀医生以结对子方式,为偏远地区基层卫生院的医生解答问题、指导诊疗,同时远程评估转诊病人情况。

因为专业水平有限,藏区医生常常提不出什么问题。敖虎山就想,那就主动给他们出题,让他们作答。但这边,三甲医院的医生也有着繁重的工作,同样缺乏主动性……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说自己下一步的关注重点要放在加强基层医生水平上。“这么大的国家,总得一步步来。”

“小步快走”也是一种前进方式,尽管还有很多不足,但跟10年20年前相比,“发展得好多了。”敖虎山想着,靠着政协委员这个“便利身份”,他还要再调研,“地方因病致贫的情况,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情况,还包括医疗保险的实施情况……”

文明的深度

在被问到一个麻醉医生为什么要做跟自己专业关联不大的心肺复苏培训推广时,敖虎山顺便又做了回科普:

心肺复苏技术最早是麻醉医生发明的,心脏骤停患者如果得不到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从专业情感出发,敖虎山相信,心肺复苏完全可以救回来很多人,很多心脏骤停的人都很年轻。“他们不仅仅是单个人,还关联着好几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

身处人口大国,有时难以准确感受到生命的价值,而通过心肺复苏培训的普及过程,唤醒更多的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健康素养的提升。在北京市政协开会时,敖虎山当着市长的面再次作出以上的呼吁。

同样是学习西医,看客的麻木和无知曾经激发了鲁迅弃医从文,也激发了敖虎山投身社会、做点改观的“血性”。

“做手术累不累?”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敖虎山并没有简单回答累或不累,因为只要看到手术室外的医生,从瘫坐的姿态就可以知道体力的付出有多少。他望着前方描述着一种美好景象,“就像是进入一种身外无他的禅定状态。”敖虎山的巧妙在于“驯服”:既然不能决定外部环境,那就向内寻求内心平静。

但做慈善,却是向外突击,只有打破头脑里存在已久的一种认识,才能朝前迈出那么一步。

在提案建议中,敖虎山提到,“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出台了急救免责方面的条例等,解决不敢救的问题。建议从国家层面推进急救免责的立法工作,同时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具体问题的解读,让更多的人知晓急救免责的适用范围和内容,让更多的人,在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敢于伸出援手。”

2007年成为九三学社社员,后来成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敖虎山因为有着10年参政议政经验,忧虑地意识到这件“小事”可能带来的某种影响:如果有人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因为心脏骤停倒下了,却无人会救无人敢救,何谈文明国家?!

经济与信仰对人心的救济作用,分属不同的维度。前者满足人的物质与普通文化需求,后者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一个社会正因为有这种精神维度,才显出文明的深度。

每次讲课,敖虎山总是会举一杯水的例子。“日本有个试验,对一杯水赞美表扬感谢,冷冻出来的形态有着美丽柔和的图案;相反,对一杯水埋怨咒骂咆哮,冷冻后的冰纹凌乱不规则。”那么,70%为水分的人体,会怎样呢?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现代医学对人精神层面的关注,由于医学分科和医疗资源不足,常常被忽略。敖虎山认为医学人文的缺失,也可以部分归结为,“因为分级诊疗没做好,几分钟就打发了患者。没有时间做的,恰恰特别关键。”有的病,心疗反而更有效,往往交流彻底,一些问题就解决了。

救人者必会自救,回顾自身,敖虎山说,“工作本身都是劳累的,医生的工作压力很大,公益的协调工作很难,所以工作时心态非常重要,快乐工作、享受过程……”

还未来得及脱下绿色手术服的敖虎山,缓缓讲述着他打算实施的公益计划,这时的窗外,天空湛蓝,阳光柔和,一片初秋的舒朗高阔。

编辑:位林惠

01 02

关键词:敖虎山 麻醉 医生 公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