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政策前沿 政策前沿

贵州:教育精准扶贫“拔穷根”

2019年03月02日 00:26 | 作者:杨咏梅 刘华蓉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最有效的方法:扶智、扶志、育人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实训基地时,脚步停在了正在操作数控机床的该校学生李明阳身边。“我向总书记展示了正在加工制作的铝合金棋桌,并解释说棋桌的布局就是赤心报国。”如今已经留校当上实训指导教师的李明阳,常常用自己的经历勉励学生,职校生也能书写出彩青春,实现人生梦想。

从2015年起,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贵州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贵州省属职业院校,连续3年每年举办全免费的“威宁班”“赫章班”,帮助6000名学生带动家庭脱贫。“2017年,我们的精准扶贫招生区域再增3个县,精准扶贫学生的稳定率达100%。”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校长武斌儒说。

“助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要始终贯穿在资助工作的过程中。”贵州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潘欣说,“2012年,我们开发了‘贵州省国家助学贷款网络答题系统’,学生答完这些诚信教育题目后打印出的成绩单,是办毕业离校手续的必备材料。现在已经供全省大学使用,迄今共有117万余人参与网络答题。”

“每年都有学生专门递交申请放弃助学金,提出把助学金让给其他困难同学。”做了近10年学生资助工作的潘欣,对学校坚持经济帮困与学习助困、精神解困、技能脱困相结合的成效深有感触。

扶贫是扶智、扶志、育人的载体,已成为贵州各级各类学校的共识。位于铜仁市城郊的第十一小学,将“扶贫要扶智,帮困要育人”这一理念形象体现在别具特色的书香餐厅,餐厅的四面墙摆满了书柜,窗明几净,地面没有一点油渍,孩子们摆上碗筷就吃饭、撤下碗筷就读书,享受着营养餐和2.5万余册图书的滋养。江口县实验幼儿园用废旧矿泉水瓶搭建“梵净山隧道”,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舂碓、石磨等玩教具,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意识。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学鲁班精神·做大国工匠”励志创新教育,推行综合学分制,帮助毕业生在贵州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中建功立业。贵州财经大学围绕锻铸“儒魂商才”的育人目标,开展微信口号征集,微信微博推介、广播剧比赛等诚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讲诚信、作风硬、能吃苦的品格。

就读于江口县职校烹饪班的吴云,是老师从酒吧里找回来的。“爸爸得了肺癌,妈妈一个人种谷子、蔬菜养活全家,太辛苦了。我初中没毕业就没心思读书了,逃学到酒吧当服务员。要不是职校的杨梅老师找到我,我都不知道读职校不用花钱。我喜欢炒热菜和食材雕刻,学了两节课就会用白萝卜雕荷花了!老师说我明年就能参加省里的比赛。”吴云说。

“毕业以后你想做什么呢?”“想自己开店,我的梦想是要做江口县最好的厨师。”“怎么才能做到呢?你知道为什么妈妈做的饭菜一辈子都吃不腻吗?”16岁的少年早熟的脸上绽放出孩子般的微笑:“我知道,因为有爱!”

编辑:李敏杰

01 02 03

关键词:教育 学生 扶贫 精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