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万众一心战疫必胜>委员在疫线 委员在疫线

全国政协委员高洁:

增强抗疫本领 坚定双赢信心

2020年03月12日 15:5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举国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经过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在巩固成果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抗疫形势依然复杂,要进一步强化意识、调整策略、增强抗疫本领,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疫情防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大局基本稳定,但随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仍要高度警惕疫情反弹风险。一是国际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至“非常高”。二是国内形势稳中向好、稳中有忧。从疫情数据统计来看,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逐日减少,国内疫情呈现积极态势。但不容忽视的是,一方面企业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人口流动和聚集不可避免,同时一些确诊出院患者出现“复阳”现象,疫情扩散存在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严防境外输入压力增大,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不断增多,未来仍会有高风险国家人员陆续入境或返回。三是麻痹松懈势头有所显现。近期,多个省份先后下调应急响应级别,低风险地区范围不断扩大。但越是这个时候越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和松劲心理。部分群众不带口罩、扎堆聚集现象时有发生,个别营业场所落实防控措施不力。四是经济正常运行秩序受到影响。近两个月的疫情,给服务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损失严重,中小企业承受巨大压力,一些基建投资工程项目处于停滞状态,进出口受阻。面对疫情防控造成的休眠期,全国正进一步加快复工复产进度,抢时间、抢机遇,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行百里者半九十,疫情防控工作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叠加潜在风险和不可预知因素,既要学会以不变应变,更要学会以变应变。要根据疫情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方案,抓住关键、找准靶心。

一要防输入,防输出。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深刻汲取“离汉赴京黄女士”事件教训,继续发挥好“一界两站”前沿作用,严防高风险地区人员输入,把“四类”人员的管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杜绝防范输出,严格落实体温检测、隔离留观等措施。进一步关口内置、织密网眼,坚持力量和措施下沉一线,实行“片长制”“双证”管理和健康码互认。

二要防倒灌,防反弹。坚持“动态调整、一视同仁、合理关切”原则,夯实涉外协调工作专班责任,灵通信息,及时摸清外籍人员及境外返回中国公民底数,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强化分类管控,从速有效处置,切实做好疫情输入防范工作。开展健康大排查、大回访,对近两月以来出现过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所有患者,上门服务,把可能存在的隐患化为可控因素。

三要抓重点,谋长远。这次疫情既是教训,也是启示,要针对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深刻反思、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提升农村、社区防控能力,健全医务人员扎根基层激励保障机制,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协同机制,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强化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通过这次大考,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四要调结构,增活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抓住疫情过后需求反弹的回补机遇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机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品质、扩大服务。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经营模式,发展规模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强化品牌意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大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投入力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发展的韧劲和活力。

疫情防控工作仍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思想仍然要高度重视,策略仍然要精准科学,工作仍然要慎终如始。我们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和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再现冲开绝壁夺隘而出的中国力量,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必胜。


编辑:杨岚

关键词:疫情 防控 增强 抗疫 风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