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社会组织助力大学生就业”主题沙龙探讨——

将就业“双难”转化为“双赢”

2022年07月27日 15:54  |  作者: 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大学生的“毕业季”和“就业季”正同时到来。2022届我国高校毕业生约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这是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超过千万,也是近年来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难题凸显。

社会组织正在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日前,民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中的积极作用。一些地方如广州市也发布了引导社会组织助力稳经济促就业工作的文件。

7月20日,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主办的“社会组织助力大学生就业”主题沙龙发布《社会组织人才需求状况》专题报告。本次沙龙是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联合摩根大通共同发起的“启明星”大学生就业赋能计划的阶段性成果,与会者围绕如何将大学生就业难与社会组织招人难的“双难”转化为“双赢”展开了探讨。

基于“启明星”大学生就业赋能计划的前期研究,《社会组织人才需求状况》专题报告从社会组织发展情况、社会组织吸纳就业情况、社会组织人才需求3个方面分析了机遇和挑战。

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社会组织90.2万家。社会组织在新增就业方面贡献明显,社会组织新增就业人数占全国新增就业比例年均值达到4.5%,远超就业人数占全国的绝对比重。

应社会服务转型升级需要,社会组织在吸纳就业方面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总监曾伟玲认为,社会组织可以在5个方面发挥作用:募集社会资源,助力第三次分配;扩大社会参与,凝聚社会共识;提供社会服务,补充公共服务不足;服务行业,规范行业发展;采用创新方式解决社会问题。

研究还发现,虽然我国社会组织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已突破千万人,但社会组织就业人数的绝对比重较低。现阶段社会组织内人才基本由5类构成:以综合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主的管理型人才;康复护理、社会工作、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行政、秘书、财务等辅助型人才;专家、研究人员、兼职理事等支持型人才;志愿者、兴趣参与者等志愿型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整体学历不高,人才紧缺。从深圳市相关数据来看,社会组织专职人员以大专以下学历为主,其中社工机构的专职人员整体学历水平较高,接近半数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机构中47.87%的职员拥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如社工师、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等。此外,社会组织人员流动性大,尽管社会组织的项目经验能帮助年轻人成长,但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会将社会组织工作当作“过渡岗位”和“职业跳板”。

从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的整体情况来看,一方面,社会组织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当前社会组织存在整体薪酬待遇不高、从业社会认可度不高、缺乏专业岗位发展空间、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白凌认为,政府部门要加强社会组织平台建设,把监管平台进一步开放为资源对接平台、风采展示平台,扩大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与此同时,大学生群体也应主动学习、积极实践,贴近时代,把“就业难”变成“就业美”。

深圳市福田区人力资源协会党支部书记黄瑞意提出,政府的购买服务和社会组织岗位补贴有助于吸引大学生到社会组织领域就业。“针对大学生职业技能不足的问题,行业协会可以发挥枢纽优势,链接外部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职业所需的培训课程等。”黄瑞意说。

社会组织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已有较多实践。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研究员潘权骁介绍,该校公益创新专才班创立7年以来,已培育了超过230位公益创新创业人才。此外,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开设的EMP国际公益管理项目,也在探索破解专业管理人才培养困境。

研究显示,区域性的就业环境正在得到改善。据了解,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自去年4月起搭建大湾区社会组织职业人才招聘信息发布平台。该院也参与编制了广东省地方标准《社会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指南》,通过助力社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方式,推动社会组织人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贺彩霞表示,现阶段公益组织还可以通过灵活方式助力大学生就业。虽然基金会等特定类型的社会组织规模较小,但可以开放更多实习岗位给大学生,为其提升职业技能打好基础。她认为,社会组织对于人才发展有独特作用,“通过社会组织可以深入一线基层,有利于快速提升能力、熟悉社会,从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社会组织 大学生 公益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