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4年03月25日 14:5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齐让:加大基础研究比例 合理配置科技资源

2012年全国科技投入统计公报数字很鼓舞人心,R&D(研究与开发)经费逐年增加,2012年达到10298亿元,已经占GDP的1.98%,R&D人员总量逐年增加,达到324万人/年。这里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R&D经费过万亿,这个钱是不是都是R&D经费呢?人员过了324万,实际是不是都用在R&D上?R&D投入配置的比例结构到底怎么样?

第一,要进一步摸清家底,普查R&D经费。从2012年的统计数据看,各类企业R&D支出占76.2%,相当于7842亿元,这个数不小。现行统计对企业上报R&D数据制约因素不多,目前一般认为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如果说企业投入这么大,带动多少R&D?开展R&D经费普查,摸清家底,对宏观决策非常重要。

第二,减少“口袋”,整合资源。现在政府科研经费分配的“口袋”太多,对科技人员来讲,有“口袋”就要去申报,你报了以后就按照人家那一套来管理。从项目的申报、评审、评估到申报奖励、验收花费了大量精力,而且在经费使用效率上也会降低。一个研究团队,为什么不能一个“口袋”让他吃饱,这样还能节约科研人员的时间。“让科技人员多一点精力搞研究”,近几年科协界委员一直在呼吁。

第三,要加大基础研究比例,提高原创能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经费应有适当比例。我国2012年的比例,基础研究占4.8%,应用研究11.3%,事业发展83.9%。我们在下游投入太多。从2006年到2012年,我们的基础研究经费占R&D的比例都在5%左右徘徊。现在说是基础研究,做的多是应用基础研究,真正的基础研究少。基础研究是重大技术变革的基础,我们自己的技术引进是靠不住的,好的技术人家不卖,差的技术我们不要。建议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基础研究,在现有基础上,研究经费每年能不能增加一个百分点,这样到2020年可能到10%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朴英:营造适合于创造力提升的文化环境

从心理学角度,要提升创造力,去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困难很大,有可能的是改变文化环境。提升人的创造力,或者适合于创造力的文化环境,要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要对各种文化的刺激持开放的态度。我们生活的自然界很强调多样性,多样性很有价值。如果我们在单一的物种里生活,我们可能发现的潜在的有用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人类在地球上创造了很复杂的、多样的社会环境。如果暂时地激活某些文化价值可以改变和调整我们大脑的机制,也可以调整我们的认知策略。这样一种刺激是有利于创新的。有差异了,才可以互相启发,有差异才可以有各种灵感的相互碰撞。

第二,适合创造力文化的民族性。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是支持把自我和他人结合在一起的,由此可以推断我们一定比西方人容易转换他人角色,而且容易博采众长。心理学的角度,你判断他人的观点,对自己的大脑皮层是一种激发,当然对创造力有好处。学校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他们认知问题角度也不同。

第三,对于不同观点的包容性。因为个体的人格、动机、对风险的偏好有差别,认知能力也不同。我们对创造力的表达要有支持的环境,创新之初是脆弱的,开始是有毛病和缺点的,它也有永恒与暂时性,发现了这个可能下一次另有发现。

第四,关于创造力的文化生长性。历史上优秀的一些文化作品肯定是博采众长的。新知识、新方法肯定是在未来,所以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小升初都要学奥数,本来有形象思维非要按照奥数模式训练,不利于人才成长。

第五,个体创新的重要性。互联网已为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提供了便利,因为你的灵感是短暂的、瞬间的,需要跳跃式思维。我认为原创不是组织出来的,灵感不一定什么时候出现,甚至可能捕捉不到。未来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应该能够跳出传统思维,而且他还要能够分辨出哪些想法值得追求,最后他应该有一个说服人们接受他的新的灵感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寿子琪: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最为紧迫的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要围绕三个关键词,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一是市场体系。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消除行政垄断,破除对外迷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清理和废除妨碍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标准,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公正的市场体系,为自主创新产品提供应有市场空间;二是需求导向的政策。以更广阔的视角考虑创新全周期、全链条,更加重视公共采购、标准、法规、消费者引导等政策,通过激活市场力量,刺激和鼓励企业创新;三是企业主体。企业要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的目标提出、资源配置和组织实施中的主导作用,帮助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

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必须高度重视基础能力建设。创新驱动的着眼点在发展,但“根”要扎在前沿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布局、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上,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持续稳定加强基础研究。既要聚焦前沿领域和重大应用需求,又要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研人员开展自由探索,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二是要切实抓好重大战略性项目的前瞻布局。要聚焦有风险的涉及国家利益的关键技术或战略产品,部署实施若干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对此,要敢作决策,敢冒风险,持续专注;三是要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以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突破口,推动多元主体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应用技术创新体系与平台建设。

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必须切实改进政府创新管理。科技创新是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现阶段,推动科技创新需要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要聚焦三个环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由研发管理向创新管理拓展:一是遵循规律。要树立大科技、前瞻性、系统化和价值实现的指导思想,着力培育要素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合作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要注重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创新主体、不同创新活动的不同创新需求,调整优化科技计划体系,优化科技投入结构;二是统筹协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的宏观决策机制,建设完善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三是创新方式。要完善项目发现机制,跳出由政府直接选择项目、组织实施的思维方式,从“选项目”向“选对象”转变。更加注重软投入,重视非研发创新,培育和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的创新服务机构。

关键词:创新 国家 科技 实验室 原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