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PX词条被篡改为“剧毒” 清华化工学生反击

2014年04月06日 13:44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凤凰网曾经对如何看待PX项目进行了调查,有1647人参与调查,其中59.31%的被调查者不知道什么是PX,59.89%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许多物品中都含有PX。

  清华化工系学生都知道,PX来源于石油,所有的汽油中都含有PX,它的主要用途是生产PTA(精对苯二甲酸),而绝大多数的PTA,又都用来生产聚酯,包括聚酯纤维、薄膜和瓶片,这些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人类健康并没有产生明显危害。

  长期在清华化工系教学的骞伟中认为,从科学性上讲,发展PX项目安全性没有问题。日本、韩国都在大力发展这个行业,地域狭小的新加坡也在离居民区不远的地方建了规模较大的PX项目。

  一些网友认为,国外建这些项目是因为其安全性更有保障。对此,骞伟中表示理解网友的担心,但他认为,PX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安全保护措施都有一套国际标准,并不存在我国标准和安全保障能力低于国外的现象。

  2013年,人民日报《求证》栏目曾关注PX产业发展问题,调研了解公众对PX敏感主要是担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政府安全监管的缺失。

  骞伟中认为,PX是化工行业中上游非常重要的产品,产业链条长,对拉动就业、带动其它产业发展等有积极意义,不发展PX项目是不现实的。目前国内PX的产能大概1000万吨左右,每年还需要从韩国、日本等国进口500万—700万吨。随着国内自给率越来越低,从国外进口PX价格不断上涨。因此,从长远看,发展PX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社会各界都应承担科普责任,政府更应做好沟通工作、民主科学决策

  骞伟中认为,学生的行动是富有责任感的行为,是科学理性的,他们是学生,不会从行业利益角度作出判断,这是一次对科普责任的主动承担,有利于不明真相的民众了解事实,更加理性。

  对于公众和专业人士在发展PX项目上产生的分歧,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认为这值得关注。丁俊杰分析,PX项目之所以常常引起民众的强力反对,与此前类似事件的处理有关。此前厦门、大连、昆明等地出现的群众反对PX项目事件,都以民众的反对和政府的退让而告终。这种博弈结果形成了一种既定模式,也造成了人们对PX的刻板印象,加剧了人们对PX项目环境危害的不安。

  丁俊杰表示,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有所增加,PX项目等环境事件,容易和拆迁等事件一道成为人们表达情绪的窗口和通道。一些反对PX项目的人,可能并不是单纯地针对PX。同时,其他地方的群体性事件,也产生了一些传染和示范效应。

  面对这样的矛盾和困境,骞伟中认为,针对公众对PX的误解,化工专业的专家和学生有责任对公众开展一些科普活动,和媒体一道做好解释工作。政府还要学会用老百姓能够理解的方式沟通。如,政府和企业可以请居民代表到已有的化工项目去参观,让他们切身感受PX项目的环境危害性。

  “在项目开工前期,政府要督促企业把工作做严做实,严格按照标准建厂。在生产过程中,执法部门也应坚决防止企业偷排。”骞伟中强调,企业生产中要严格操作流程,避免人为造成的泄漏事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一系列PX事件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更是民主决策或科学决策的问题。“我们在民主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公众的话语权和表达权利。政府必须充分意识到,政府不仅要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而且要向公众充分说明,这项工程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少利益。”

  丁俊杰表示,今后顺利推进PX项目,首先要完善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机制。很多时候刚刚有反对声音的时候,政府往往不重视,认为自己是对的,没有必要去沟通,这种漠视态度和单向决策机制使矛盾加剧。其次,政府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更好地服务群众;同时要完善政府与公众双向沟通的决策机制。

  (徐迟馨、秦雅琛参与采访)

编辑:付鹏

01 02 03

关键词:px 清华 学生 词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