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相关头条相关

昆明为什么能常见蓝天?

2014年04月10日 07:07 | 作者:洪尚群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作为国家一级口岸城市、滇中城市群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中心的昆明,在环保部近期发布的1月份空气质量报告中显示:优级天数3天,良23天,轻度污染5天,达标率为83.87%。从2013年12月份的第七名直升到第四名,上升了3位。2月份的空气质量报告显示,昆明达标天数已达100%。

  昆明人为什么能经常见到蓝天?有人说,昆明空气好,是四季常春的气候使然。但云南省和昆明市环保机构认为“春城”依旧的奥秘得益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思维。即当地政府部门将单纯污染防治的思维转向污染治理与生态治理并重,直接治理与间接治理并重,通过整个城市生态的改善,间接治理雾霾污染。

  污染治理与生态治理并重

  昆明的气候确实有得天独厚之处。四季如春,“一雨变成冬”,冬无取暖,夏不用空调与电风扇,鲜花四季绽放。

  为了永葆春城的碧水蓝天,昆明一方面以国家新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为契机,先后制定了《昆明市确保环境空气质量达百分之百优良等级行动计划》、《昆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规定》、《昆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昆明市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实施方案》、《昆明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全面实施“蓝天”工程。

  如今,在昆明的街头,冒着黑烟的烟囱、排放黑雾的机动车早已不见了踪影。

  另一方面,昆明政府机构在规划层面上对城市实施生态治理。以生态思维统领城市规划,编制山体保护专项规划,设置禁建区、生态隔离带、生态廊道等,以保护江河、湖泊、山林、湿地。规划时注意“热”、“光”等因素,抑制大气污染之间的协同和污染物之间的协同,缓解雾霾污染。

  昆明还在国内率先编制山体专项规划,明确城市与水体和山体的关系,保护山水自然格局。山体专项规划尊重河滨、溪谷、山脉等自然机理,充分考虑地质、地形、坡度等,对土地进行分级,划分不同区域,确定不同开发强度与建筑物高度。并利用山体与农田对市区进行自然隔离,隔成众多的自然单元,避免建筑布局太高、太密。一些山体与农田成了城市间的自然屏障,有利于吸附、过滤大气中的颗粒物。

  同时昆明市政府发出了“城镇上山,平地与耕地留给子孙”的号召。“城镇上山”行动不仅保留了自然风貌和田园风光,还有助于形成“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山水园林城市和田园都市。

  铺平尘埃“回家之路”

  昆明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颗粒物凝聚与沉降。为了充分利用大气自然的净化机制,昆明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出台环保政策为尘埃“铺平了回家之路”。

  为了让黑夜回归宁静,昆明市规定除了极个别商业中心外,商店、单位晚上按时关门熄灯,小区广场夜晚及时熄灯,小区路灯过了晚上10点以后,大部分被关,只保留小部分路灯照明并被调暗。

  同时还广建步行街区,让步行街区遍布昆明市区。步行街区禁止机动车进入与行驶,减少光、热、震动和风,营造出细颗粒物的沉降场。

  地面绿化固然重要,墙壁绿化和屋顶绿化也一样不能少。通过大力推行行道树立体化,昆明的行道树不再是光溜溜的树干,而是乔木灌木和草立体搭配组合,形成微小群落;道路的绿化带和花坛亦是立体化,同时注意季节组合,使地面道路一年四季有绿色和绿色树冠,有效吸附道路粉尘。

  空中绿化、垂直绿化和房顶绿化,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地面气流与墙上的藤草摩擦和房顶的树木花草摩擦时,污染物被吸附或者阻滞。

  此外,昆明还建设了宽大的生态景观路口,从而有利于吸附与过滤机动车尾气,减少路口的尾气浓度。近年来,“绿色房地产”和都市农庄在昆明市日益流行,小区内部、院落内水塘、池塘、绿地、花坛等与日俱增,这样的小区与建筑物相互配合,减少了尘埃的产生与排放。

  拆除水泥地让河岸长满草木

  水是城市的肺,也正是有了碧水,这个城市才多了几分灵气。昆明人对此也深有体会。

  为了恢复昆明原来的水系河流,昆明拆除了河道上的盖板,让河道重见天日;用中水补充城市河道沟渠的水量;用生态技术或生态材料改造河道沟渠壁面和硬质砌墙衬底,让河岸长满野草树木,能自由地呼吸,成为大气污染物的归宿地。

  拆除水泥地,还地于土,还地于草木,让土壤长满野草,不仅改善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进而改善城市水文过程与水文循环;还改善城市大气下垫面的特质,抑制扬尘的产生、排放和迁移。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昆明的大气自然净化机制未被破坏,气循环、土壤循环之间相互作用界面损害不严重。40条入滇池河道、80条沟渠大都保留,未被填埋或掩盖。保持良好的水系,一方面创造良好局部的气候生态,另一方面,成为净化空气的好场所和好机制。

  除了保护好原有的水系之外,雨水在昆明也成了宝贝。通过控制路面硬化,广建生态街道和雨水调蓄池,雨水可从街道两旁渗入土壤、地下或调蓄池,延长雨水在城市滞留的时间,同时提高空气湿度,减少细颗粒物飞扬,促进大气细颗粒物凝聚和沉降。

  从昆明的成功经验不难看出,在防治雾霾工作中,仅关注减排是不够的。在利用大自然本身的能力消除净化雾霾方面大有可为。

 

编辑:付鹏

关键词:昆明 城市 生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