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严歌苓:写作不耐寂寞 我是语言的"吉普赛"

2014年07月28日 11:02 | 作者:上官云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26日下午,“有价值悦读”文学沙龙在北京举办。沙龙嘉宾、著名旅德作家严歌苓出席活动。她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自己其实是一个在写作中很不耐寂寞的人:“对语言的敏感好奇让我希望自己的创作不是局限在一种语言里,我确实是个语言的‘吉普赛’。”

  偷来英文中精彩的表达方式放进作品

  由于多年旅居国外,严歌苓的外文非常流利,是不多的能以双语写作的作家之一。不过,严歌苓却表示,自己在国外用母语写作会稍感“恐慌”:“虽然我写的是汉字,但英文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可能自己并不知晓。所以我的书桌上总摆着一本李商隐诗集,每次写作之前先看几行诗,感受中国文字独有的节奏韵律。”

  在严歌苓看来,中国的文字是最干净、最惜墨如金的,这跟所有西方的写作都不一样。她认为西方的著作的叙事方式极具“油画式”的立体性,浸润其中数年,自己也多少受到一些影响,“这很想让我用来滋养自己的中文写作,有时候会苦于中文为何没有这样的(表达)方式。中文与英文都有自己最精彩的东西,所以有时我也会‘偷’英文中的一些说法放进去。”

  “比如我常举例说‘水汪汪’的大眼睛非常非常的俗气,英文里我看到一个表达,将之形容为‘一双多汁的眼睛’,直译便是‘水汪汪’的感觉,但不是用那句套话来说。”严歌苓表示,英文有很多可借鉴的东西,这也是自己在国外写作比较得意的地方。

  写作不耐寂寞:我是语言的“吉普赛”

  双语写作仅是严歌苓作品的特点之一。尽管成名多年,但她对自己作品语言特色与精致程度仍有很高的要求。严歌苓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在写作当中很不耐寂寞的人”:“其实不光是这一件事,我每天做菜都是想不一样,也不要菜谱,就胡乱搭配出来一个东西也觉得挺有趣:这可以造就一个未知的风格,同时挖掘自己的潜力。”

  严歌苓同样把这种方式运用到写作中。比如要写一些地方需要用到四川的语言,曾在四川居住十年的严歌苓会希望把四川的特色方言放进作品中,“有时候没有一点方言,作品就好像缺了什么,就好像麻辣让四川菜有四川风格,甜让上海菜有上海的风格,所以我觉得,放进去那么一点点东西作品就不一样了。”

  不过,当写到不熟悉的地域之时,要加进方言这道“佐料”也让严歌苓犯难,她说,自己在写《扶桑》的时候,小说是有一些“广东味儿”的,但自己又不会讲广东话,所以会争取学一些当地语言,“我和几个老华侨谈了谈,了解到骂人的话中有个‘丢’这样的表达方式,加进去使我这篇小说稍微有一点广东的感觉。”

  “我就是这么一个很不确定的人,也是对语言的敏感好奇让我希望自己不是局限在一种语言里。”严歌苓笑着说,自己堪称语言的“吉普赛”,“在全世界住过那么多地方和国家,才会形成了对不同地方语言的比较。”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严歌苓 语言 写作

更多

更多